任何药物在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都不可避免地伴发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不同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尽相同,多数与治疗作用不相关;但是由于部分药物的作用剂量和毒性剂量十分接近,治疗中发生毒性反应的概率很大,例如洋地黄类药物;还有一类药物,如抗肿瘤性的化疗药物由于其作用的靶向性较差,药物作用于靶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器官产生一定的损害、毒性,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化疗药物毒副反应以及并发症。
1.不良反应的分类 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分类有很多分类标准,包括①按发生时间分类:可以分为即刻反应、早期反应、中期反应和后期反应。②简化的时间分类:近期反应和远期反应。③按照新药临床研究习惯分类:急性毒性反应、亚急性毒性反应,慢性毒性反应。④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标准: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反应,慢性和后期毒性反应。⑤按照毒性反应的转归分类:可逆性毒性反应、不可逆性毒性反应。⑥按照毒性所致的后果分类:致死性毒性反应和非致死性毒性反应。⑦按照毒性发生的系统进行分类:以发生的不同系统、器官的损害,分为血液系统毒性反应、消化系统毒性反应、呼吸系统毒性反应、肾脏毒性反应、肝脏毒性反应、黏膜损害、过敏反应症状等。
不同的分类方法只是为使用时的方便和描述过程中的系统化,一般不具有特殊的规定性。临床在使用时,经常会出现相互交叉使用的局面。以下就几个不同的分类标准介绍如下。
按发生时间分类可以分为即刻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心律不齐和注射部位疼痛等。早期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发热,过敏反应,流感样综合征和膀胱炎等。中期反应:包括骨髓抑制、口腔炎、腹泻、脱发和周围神经炎等。后期反应:包括皮肤色素沉着、重要器官的损伤、重要系统的损伤、生殖系统毒性、内分泌改变、致畸胎作用、反射消失、肠麻痹、肾脏毒性和免疫抑制等。
对于时间上的简化分类又可以分为:近期反应和远期反应。近期反应是指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药物应用以后的4周以内。远期反应则指用药4周以后发生,有的反应发生可以长达数十年,见表1-1。
表1-1 抗肿瘤药物毒性发生时间
2.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许多药物之间的疗效和毒性反应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关系,对药物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除了抗肿瘤药物之间具有相互的作用关系以外,一些非抗肿瘤药物也会对抗肿瘤药物产生疗效与毒副反应的影响。例如,含顺铂化疗方案的使用中,主张将顺铂在其他化疗药物后使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相反,如果顺铂先前使用,则会增加药物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作用。
3.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标准 药物的不良反应分级标准较多,包括Karnofsky分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级,WHO分级标准以及美国分级标准。目前临床上以WHO分级标准最为适用。
按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级是临床对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进行估计时较好的评估手段。一般分5个等级。极常见:发生率在90%~100%;常见:发生率在15%~90%;少见:发生率在5%~15%;偶见:发生率在1%~5%;罕见:发生率低于1%。
4.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 由于抗肿瘤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缺乏特异性,即在抗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以对机体的正常组织、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抗肿瘤药物作用的特点多数属于细胞毒性药物。因此,其常见的毒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引发的血细胞如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减少,这也是目前化疗最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消化道的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反应也是化疗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脱发排在第三位,大多数患者可能发生的另一个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药物对毛囊细胞的损害。此外,化疗药物对于肝脏、肾脏的毒性反应也是发生频率较高的不良反应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