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性芽生菌病(keloidal blastomycosis)又名罗伯病(Lobo's disease)、罗伯真菌病(Lobomycosis),是由一种链状芽生菌或称罗伯芽生菌(Blastomyces loboi,罗伯菌Loboa loboi)引起的慢性皮肤、皮下组织肉芽肿。
一、病因和流行病学
本病的病原体是罗伯芽生菌,是一种链状芽生菌。菌体在组织内呈圆形出芽的双壁孢子,大小为9~14μm,两个孢子间有细而短的管状结构相连,孢子的顶端可出芽,长出后常不脱离,可与母孢等大,呈链状排列;有时孢子不止一处出芽,有时形成分枝。本菌的人工培养和动物接种迄今未能成功。
本病分布在西半球的赤道区域,见于巴西等南美地区,我国尚未见报道。罗伯芽生菌可能是一种自然腐生菌,推测它的存在与水有关。多数受感染者有中美、南美等热带雨林地区的居住史。其传染途径可能主要为接触传染。患者有外伤史。男性、青壮年易发病。
二、临床表现
本病开始多有皮肤外伤,病原菌沿伤口进入皮肤,在侵入处产生丘疹或结节,高出皮面,棕色或紫红色,表面光滑富有弹性,周围无红晕,损害常集中于一处,随着菌体的繁殖,通过自身蔓延或自我接种,损害渐渐增大,类似疣、良性肿瘤或瘢痕疙瘩,所以被称为瘢痕疙瘩性芽生菌病。少数病例由于外伤,损害可以溃破渗液,表面结痂。自觉症状轻微,微痒不痛。
本病的好发部位为小腿、躯干和腰部,其他部位如耳轮、手臂、面颈、臀部亦有报道。个别病例皮损甚至可累及整个肢体。偶有通过淋巴结传播,此时附近淋巴结可肿大,但黏膜、内脏和骨骼尚无受累的报道。
三、实验室检查
(一)真菌镜检
取病变组织做真菌学直接镜检,可见圆形出芽的双壁孢子,大小为9~14μm,孢子间管状结构,其顶端可出芽。呈链状排列。
(二)真菌培养
罗伯芽生菌人工培养迄今尚未成功。
(三)组织病理
病理学检查可见皮损位于真皮层,其正常组织被肉芽组织取代。其间有大量圆形、卵圆形厚壁菌体,有单个或多个出芽。菌体之间常排列成链状,无分枝。以黏蛋白卡红染色,胞浆内可见红色颗粒。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和真菌直接镜检见到双壁圆形、排列成链状的孢子,孢子之间有短桥相接等特点可作出诊断。
五、治疗和预防
(一)治疗
本病易于复发,常需反复治疗。
可服用磺胺药或氯法齐明。无效者可试用伊曲康唑、氟康唑、酮康唑,但多无效。两性霉素B对此病无效。
皮损面积较小时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前后可配合抗真菌药物治疗。
面积更小的皮损可采用液氮冷冻疗法或CO2激光切除疗法。
(二)预防
避免外伤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袁绍辉 廖万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