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特点
感染性胰腺炎(infectious pancreatitis)的定义是指在各种感染性疾病的病程中出现的急性胰腺炎病症,如蛔虫性急性胰腺炎(ascaris-induce acute pancreatitis)、华支睾吸虫性胰腺炎(clonorchis sinensis pancreatitis)和肝片吸虫相关胰腺炎(fasciola hepatica pancreatitis)等(表5-5)。通常其发生率小于2%,但在感染性疾病流行区域,感染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感染性胰腺炎虽然少见,但它与多种感染性疾病密切相关。这些疾病微生物的种类主要包括病毒、寄生虫、细菌和真菌等。其机制可能与微生物造成的免疫反应,或微生物对胰腺细胞和胰管上皮细胞的直接损害作用,或寄生虫阻塞胰液的流出等有关。蛔虫或华支睾吸虫所引起的胰腺炎多以急性胰腺炎为主,而肝片吸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和肝包虫引起的胰腺疾病还可能表现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或胰腺囊肿等。
二、临床表现
急性胰腺炎通常被认为是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并发症,因此,临床表现多以原发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主。感染性胰腺炎的发病时间和原发病起病的间隔时间可以长达数天至数周。其临床表现早期一般较隐匿,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大多数的患者临床病程较轻,多属于轻症急性胰腺炎,恢复快,不易复发。个别病例可以出现重症胰腺炎的表现。很少演变成复发性胰腺炎或慢性钙化性胰腺炎。
表5-5 感染性胰腺炎常见病原微生物
临床表现中腹痛仍然是最重要的症状,多数患者伴有恶心和呕吐,蛔虫性急性胰腺炎的呕蛔率为20%~80%。1/3的患者可以出现中度发热,1/5的患者因寄生虫阻塞胆管造成轻度的黄疸。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以出现腹部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表现。少数患者可以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三、诊断要点
通常确立感染性胰腺炎诊断需同时符合胰腺炎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条件,诊断中主要依据患者在感染性疾病的病程中出现急性胰腺炎的相关临床表现,若同时出现血清或尿液中淀粉酶的升高,应及时实施增强CT扫描检查,以帮助确立诊断。鉴别诊断在感染性胰腺炎的诊断中十分重要,如腮腺炎引起的急性胰腺炎,一般淀粉酶检测的意义不大,需进行淀粉酶同工酶或脂肪酶的测定才有临床价值。重症肝炎引起的昏迷与胰性脑病鉴别十分困难,检测血氨或测定脑脊液中的脂肪酶含量有助于诊断的确立。检测血清中柯萨奇B病毒抗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等相关免疫指标对诊断感染性胰腺炎有益。B超或ERCP检查发现胰胆管或十二指肠内有发现有寄生虫或寄生虫卵者可以帮助明确诊断。此外寄生虫引起的胰腺炎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增高也有利于诊断。
四、治疗原则
大多数情况下,感染性胰腺炎经积极的保守治疗后均可痊愈。保守治疗一方面包括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措施,另一方面包括针对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治疗方法。某些经内科治疗仍有胰胆管梗阻的患者,可以行内镜治疗,如寄生虫取出、胰胆管减压和引流术等。部分内科治疗无效、病情严重或不能剔除恶性病变的病例须实施外科手术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