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切除术是最常见的涎腺外科手术之一,其可以是单纯颌下腺摘除,也可以是舌骨上、肩胛舌骨肌上及全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一部分。
【适应证】
1.慢性颌下腺炎长期反复发作,颌下腺结核、放线菌病等使颌下腺肿大,引起器质性损害、保守治疗无效或腺体已有纤维组织形成、腺体功能低下者。
2.颌下腺结石位于导管近心端或腺体内者。
3.外伤、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颌下腺瘘,经久不愈者。
4.颌下腺囊肿或良性肿瘤。
5.头颈部恶性肿瘤需作原发灶切除和(或)颈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包括颌下腺切除。
【禁忌证】
1.不能耐受麻醉或手术者。
2.急性颌下腺炎或慢性颌下腺炎急性发作期,应在急性炎症控制后择期手术。
【麻醉方法和体位】
1.麻醉 局麻,少数情况下(小儿、不合作者、可能涉及下颌骨切除等)可全身麻醉。
2.体位 仰卧垫肩,头偏向健侧。
【术前特殊准备】
1.术前应行影像学检查。
2.保持口腔清洁,术前一天用含漱剂漱口。
3.术区备皮,禁食、水。
4.如术前怀疑颌下腺恶性肿瘤,联系术中冰冻并作好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准备。
【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
图6-2-7 切口
图6-2-8 游离颌下腺上部
图6-2-9 游离颌下腺前部
图6-2-10 游离颌下腺后部、深部
图6-2-11 关闭切口
【注意事项】
1.手术原则 处理好两处血管,即面动脉近心端及其越过下颌骨下缘部的远心端;保护好三支神经,即面神经下颌缘支、舌神经及舌下神经。
2.翻瓣的层次设计
(1)颈深筋膜浅层包绕颌下腺,形成颌下腺鞘。本文翻瓣方法为切开皮肤、皮下、颈阔肌及颈深筋膜浅层的腺鞘后,再向上翻瓣,这样可保护走行于颈深筋膜浅层与颈阔肌之间的面神经下颌缘支。
(2)对于不宜保留腺鞘的颌下腺摘除术,只能在颈阔肌深面、颈深筋膜浅层表面向上分离皮瓣,分离过程中注意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一旦发现,游离之,向上翻起保护。
(3)下颌下腺的恶性肿瘤切除范围可能包括下颌骨、颈阔肌、皮下等,这时翻瓣层次应在被切除组织浅面进行。
3.如因肿瘤行颌下腺切除,应将腺体及其周围淋巴结一并整体切除。如为恶性肿瘤,应考虑行根治性手术。如原发肿瘤很小,局限于颌下腺包膜内,将颌下腺及位于颌下三角内的淋巴结完整切除即可;但如果原发肿瘤较大或已穿破颌下腺包膜或周围淋巴结有转移,必须行根治性手术。原发肿瘤为腺样囊性癌时,如已证实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应行全颈清扫术。
4.术中必须彻底止血,消灭死腔,必要时放置引流,以防血肿压迫呼吸道。
【术后处理】
1.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术后口底、咽侧壁肿胀、口咽部分泌物以及不正确加压包扎等可影响呼吸,故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2.多数患者术后24小时内能进流食,24小时后恢复正常饮食。
3.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术后反应性肿胀较严重,可酌情应用激素。
4.保持口腔清洁,含漱剂漱口,3次/d。
5.如有引流,术后24~48小时拔除,创口继续加压包扎,5~7天拆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