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血管疾病的整体护理

心血管疾病的整体护理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⑥根据患者的病情,积极搞好心血管科的专科护理工作。心血管疾病患者多数体质虚弱,或伴有水肿,对水肿明显的部位如骶尾、踝关节等,每天给予热水按摩,以促进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3.心理护理 因多数心血管疾病需终身治疗,疾病易反复发作,因而患者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如焦虑、紧张、绝望,从而导致病情恶化。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一)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每班护士均必须按护理等级要求查房,重症病人必须床头交接班。对所有病人要加强整体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专科护理、特别护理等。

1.掌握患者的特点 如起病时间、主要症状、既往住院及用药情况,心理特点、人际关系、社会支持、对医疗护理的期望,目前的治疗措施等,为加强整体护理提供依据。

2.护理技术要求 ①基础心率和心律,每次要测1~2分钟,并做好记录。②测呼吸要观察节律和频率,了解病人是否有痰,或痰咳不出。③测量血压要坚持定时、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必要时测量四肢血压。④计出入量特别是尿量,一定要用量杯,不能粗略估计。

3.掌握心血管科辅助检查知识 如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糖、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常规心电图、全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动态血压、X线胸片、颈椎片、常规B超、心脏彩超、肺功能、冠状动脉造影等知识。

4.掌握仪器使用知识 如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仪、呼吸机、输液泵、血糖仪、血气分析仪的使用。

5.了解心血管科常用药物知识 如常用降压药、扩张血管药、抗心律失常药、升压药、强心药、利尿药、止痛药等的临床药理作用、用药途径、作用机制、常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

6.掌握心血管病急救知识 如心肺复苏、急性左心衰抢救等。

7.掌握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如静脉输液、给氧、吸痰、抽血、各种注射等。

(二)加强整体护理

1.积极预防和消除诱因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情变化常与某些诱发因素有关。如在冬天做基础护理时,应注意保暖,以防感冒;翻身和搬动患者时,动作应轻巧,避免患者过度用力,控制好患者的输液、输血速度,同时要控制总量以免加重心脏负担等。

2.加强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 ①注意患者饮食及二便情况,密切观察患者进食情况,包括水分、热量及食物的质量和数量,避免摄入太少,以免引起水、电解质失衡;要避免摄入高钠、高脂、高热量饮食及暴饮暴食。要保持大便通畅,交代患者不能用力大便,必要时应用助消化药和润肠通便药。准确观察和记录患者每日的尿量十分重要,可为医生提供病情判断和指导用药的依据。②做好皮肤护理,尤其是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要积极预防压疮的发生。③病房内空气要新鲜,温度和湿度要适宜。④做好口腔护理等基础护理。⑤根据专科用药特点,做好药物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的观察。⑥根据患者的病情,积极搞好心血管科的专科护理工作。如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尤其是多在夜间发生,因此应加强夜间巡视,一旦发现患者呼吸加快或烦躁坐起,应及时通知值班医生并立即让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必要时双下肢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淤血,同时给予低流量(1~2L/min)吸氧;发现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时,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时,在给氧的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并给予高流量(6~8L/min)吸氧,以减轻肺泡表面张力从而改善通气。心血管疾病患者多数体质虚弱,或伴有水肿,对水肿明显的部位如骶尾、踝关节等,每天给予热水按摩,以促进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⑦定期给患者翻身、拍背,以防止肺炎的发生。

3.心理护理 因多数心血管疾病需终身治疗,疾病易反复发作,因而患者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如焦虑、紧张、绝望,从而导致病情恶化。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作用。护理人员要以耐心、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患者,以取得患者的信赖,提高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使患者身心早日康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