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X线检查是胸部疾病不可缺少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包括透视、摄片、支气管造影、上消化道造影及心血管造影等。近年来由于普遍应用CT和MRI,使胸部X线断层摄影逐渐减少,但在肺和纵隔的检查特别是肺门区,以及肺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病变的检查中,仍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胸部X线表现
1.正位投照 摄片条件是患者取标准直立后前位,片距2m左右,深吸气屏住时摄片。优质胸片标准为:
(1)胸部端正,包括全部肺野、胸廓、肋膈角、横膈肌、颈下部。
(2)肺野必须清亮,对比鲜明,可清晰显示肺纹理的细微结构。
(3)能见到较清晰的1~4胸椎,其下部胸椎隐约见到整体轮廓。
(4)两侧胸锁关节到中线距离相等,其间隙宽度也应一致,两肩胛骨不应与上肺野重叠。
(5)骨性胸廓影与周围软组织能分清,四角软组织应变黑。胸廓软组织与骨骼在胸片上形成的影像,易致误诊。
2.软组织 在后前立位胸片上可以看到的软组织影自上而下有胸锁乳突肌、锁骨上皮肤皱褶、伴随的阴影、胸大肌、乳房及乳头。
3.骨骼 构成胸廓的骨骼有肩胛骨、胸椎、锁骨、胸骨和肋骨。其中肋骨有许多先天性变异,如肋骨分叉、肋骨联合、颈肋等。
4.肺门阴影肺门点位置
(1)肺门影位置以肺门点为标志,肺门点是上下肺静脉干与下肺动脉的交界点。右侧肺门点与水平叶裂相对应,相当于腋中线的第5、6肋骨水平面。97%的左侧肺门点比右侧高。
(2)肺门高度比率:从肺门最高点与胸椎平行面垂直线至膈肌,至两侧肺门点各引一条交叉线与其垂直,即得出肺尖至肺门,与肺门至膈肌的距离比率。正常右侧为1.13,左侧为0.84。正常右肺门影位于右胸腔偏下部,左肺门则位于左胸腔偏上部。如卧位、胸廓畸形,此比值则不适用。
(3)肺门组成及大小:两肺门一般对称,位于纵隔两旁。左肺门常被心影遮盖难以辨认。两肺门显示清楚时,外形如“八”字状。
5.肺野
(1)肺野的划分:通常将肺分为九区,第2肋骨前端下缘以上称为上肺野,由此至第4肋骨前端下缘为中肺野,以下部分为下肺野。此外,再将肺野纵行分为三带(即外、中、内三带),共分为九个区。
(2)肺野透亮度:正常人两肺野透亮度相同,也可因胸廓软组织不对称(如乳房、胸大肌等)而有差异。
(3)肺血管(肺纹理):从外围向肺门检查肺野,外侧肺野较为清晰,不会忽略较细的血管纹理和病灶。肺上部血管较下部同级分支血管精细,两侧肺相应部位的血管数目及大小相同。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周发散,其管径由粗到细,直达中外带交界处。有关肺血管数可通过测量来计算。
(4)叶间裂:约45%的正常人可见右侧水平叶间隙,水平叶裂与肺门点相对应,向外与腋中线第6肋骨相交。
(5)前锯肌:附于肋骨上,偶尔在胸片上显影,多位于两侧胸壁外侧,一般不投影到胸内,甚似胸膜。
(6)侧胸壁脂肪影:沿侧胸壁的条状密度增高影,为肥胖者的正常表现。
(7)下肺动脉干:肺门阴影主要由下肺动脉干和肺静脉近端构成。
6.气管
(1)气管宽度:气管阴影为一透亮柱,长10~13cm,宽度上下大致一致,为1.5~2.2cm。
(2)气管位置:正常人气管多居中,下1/3段轻度向右偏移。观察气管位置体位必须对称。在标准胸片正位上,锁骨内端与邻近椎体或椎弓根相邻接。
(3)右气管旁带:在充气的右肺和含气的气管腔间,可见一软组织带影。
7.胸椎旁线 胸椎旁线系纵隔胸膜(肺与纵隔交界面)矢状面投照形成,左侧较右侧多见。有时左侧纵隔胸膜起始点较高,表现为经主动脉结向上延伸的致密阴影,如对左肺尖内侧软组织内的这种正常解剖结构认识不足,常可误以为是早期病变。
8.横膈
(1)膈及穹窿平面:正常呈抛物线弧状,与后肋骨排列大致平行。呼吸时横膈运动自如;肺纹理分布正常。正常人约90%右侧横膈高于左侧1~2cm,约10%的人两膈肌高度相等。有时膈肌在中前方局限性膨出,显示不出双重膈影是一种正常变异,系膈肌部分肌束短且张力不均匀所致。
(2)肋膈角:膈面外侧缘切线与胸壁内侧缘切线的夹角称为肋膈角,横膈穹窿高度正常者,其肋膈角清晰锐利,正常平均为30°,最大不超过50°。
(3)心膈角:指膈面内侧缘切线与心包外缘切线的夹角,正常时右侧呈锐角,左侧呈钝角,心膈角处常可见一比心影密度要低,比肺密度要高的淡薄阴影,系正常脂肪垫,呈片状或三角形,有时右心膈角处亦可见到,勿误认为病变。
(4)横膈清晰度:正常横膈轮廓锐利,为肺与胸膜、膈肌或肝的分界面。有时于深吸气时,附着于肋骨端的膈肌被牵拉,使膈面呈锯齿状的轮廓,勿认为膈肌粘连。
二、胸部X线读片方法
1.读片顺序 胸片检阅顺序,因个人习惯和熟练程度各异,不强求特定的规律。一般习惯首先辨明姓名和日期,将全张照片做总的检阅,注意有无明显异常的阴影,然后检视肺部,从肺尖顺着每个肋间隙向下至肺底,再顺着每根肋骨向上至肺尖,两侧对比仔细观察。然后再检查心脏和大血管的中央阴影,特别注意有无增大、变形和移位等征象。再观察纵隔、横膈、肋膈角和心膈角。最后检查胸廓的骨骼和软组织以及颈部的情况。阅片时强调认真、全面、有顺序,结合临床及其他资料,综合分析,以作出正确的结论。
2.病变的分析方法
(1)定位:阅读胸片发现阴影时,首先要判断它的解剖部位——肺内或肺外?在肺内应确定在肺的何叶何段;确定属于肺泡、间质、支气管、血管和淋巴病变,在肺外应分析在胸腔何部。位于中央的要确定病变与纵隔的关系以及在纵隔的哪一部位,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位于肺底的病变要确定与横膈的关系,位于膈上和膈下,或是横膈本身的病变。
(2)定性:确定为肺内异常阴影后,应进行下列分析。
①病灶形态:肺部炎性病变显示为片状模糊阴影;结核病灶呈浸润状;肿瘤性病变呈块状致密阴影。
②病灶位置和分布:上肺病变以结核病可能性大;下肺病变多为支气管肺炎和支气管扩张症;位于肺叶后段病变以结核病或炎性病变可能性大;前段病变多考虑肿瘤性病变;粟粒性病变均匀满布于双侧肺野者(从肺尖到肺底),多为结核病;如在两肺的内中带较多,而肺尖和肺外带较少,要考虑其他性质的粟粒性病变,如血吸虫病、某些职业病(矽肺、铁末沉着症等)、转移性肿瘤、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③病灶的密度:空洞病灶显示密度减低或透亮阴影,肿瘤或炎性实变或肺不张则显示密度增高的致密阴影。
④病灶的外形和边缘:炎性和结核浸润病灶外形多不整齐,边缘多模糊不清。肿瘤性病变特别是良性肿瘤外形整齐,边缘光滑。急性或活动性病灶边缘都较为模糊,慢性或较稳定或已硬结的病灶,边缘多较光滑,外形也较整齐。
⑤病灶发展情况:动态观察病灶的变化可作为诊断的依据。如病灶经内科治疗后逐渐缩小或完全消散,多为炎性和结核病变;相反如逐渐增大,则多为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
⑥病灶周围组织或结构的改变:结核病周围常有卫星病灶,而肿瘤常无。一侧肺透亮度减低或不透光,同时有胸膜收缩、肋间隙变窄、横膈上升、心和纵隔向病侧移位,对侧肺有代偿性肺气肿的表现,提示病侧肺有萎缩性改变,如肺不张。肺内看到块状阴影,同侧的膈肌上升(膈神经麻痹),肺门和纵隔有肿大淋巴结,几乎可以肯定为恶性肿瘤。
⑦病灶大小和范围:结核球的直径常不超过3cm,而肿瘤可很大,甚至占据一侧胸腔。
(3)病变在定位定性后,需结合临床、化验以及其他资料进行分析。在读片分析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到矛盾的普遍性及特殊性,必要时提出几个诊断意见,经进一步检查及讨论后再行诊断,必能提高X线的诊断正确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