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1.定义 从广义上讲食管功能学检测包括食管内镜检查、食管钡剂造影、食管酸度测定、食管压力学检查、放射核素检查、食管跨膜电位测定、食管肌电图检查等。目前,国际食管疾病协会把食管功能性疾病的检查项目、规定,概括为“4P”,即食管压力测定(pressure)、食管24hpH测定、食管拔脱电位测定(PD)和食管通过功能试验(passage)。
2.食管动力学检查的指征
(1)怀疑存在有食管动力学疾病,特别是吞咽困难、胃灼热感及胸骨后疼痛等症状,但X线诊断和内镜检查阴性患者。
(2)不明原因胸痛,排除了冠状动脉疾病患者。
(3)证实有胃食管反流疾病患者。
3.食管功能学检查指征
(1)食管功能异常性疾病,包括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裂孔疝,胃食管反流病并发症如短食管、消化性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
(2)原发性食管功能障碍,如贲门失弛缓症、食管弥漫性痉挛、胡桃夹食管、食管下段括约肌高压症、非特异性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等。
二、食管压力检查
食管压力测定装置包括尖端带有小气囊的压力传感器、前置放大器和记录系统。测定时将导管放入胃内,通过三向活塞注入定量气体或液体,使气囊充盈,并与压力感受器相通,与前置放大、输入记录系统相连,缓慢拔出导管,记录食管各部分压力。
食管压力测定对许多食管疾病的诊断、鉴别、治疗效果评价及某些食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
三、食管24hpH测定
正常食管黏膜对反流至食管内的酸性胃内容物缺乏抵抗,尽管正常人偶尔也可发生胃食管反流,但随吞咽而引起的食管蠕动很容易将其消除。如果长时间酸性胃液与食管接触,将损坏食管黏膜引起反流性食管炎,进而产生食管糜烂、溃疡形成,最终导致食管狭窄,即“胃食管反流病”。
连续记录食管24hpH的变化,当pH≤4时,即认为有反流,并记录反流的次数及超过5min的次数,反流出现的最长时间,24h食管末端pH≤4的百分比等。本法优点是把食管的pH测定、酸清除试验和酸灌注试验有机结合在一起,为评价各种抗反流手术效果和合理选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手术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食管24hpH测定在诊断反流性疾病中最有价值,诊断率可达90%以上。
四、食管跨膜电位测定
跨膜电位是由于Na+从食管腔经过多层鳞状上皮向血液主动运输而产生的。对患有胃灼热、下咽困难和胸痛症状患者进行食管跨膜电位测定,发现90%以上与测压、内镜及活检结果相符。
五、食管通过功能测定
采用同位素照相技术测试食管通过能力。将锝标记物吞服后,用γ闪烁技术定时对食管照像,根据同位素比率推算出反流指数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食管功能异常的诊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