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1.定义 支气管结石指支气管内钙化物质,主要来自支气管周围钙化的淋巴结,由于肺呼吸运动及心脏搏动,致其穿破管壁进入支气管内所形成。支气管结石发生率低,约占肺手术的0.54%。
2.发病原因及机制
(1)临床分两种类型,肺门型,即肺门区有局限钙化斑块,体积较大,直径约1cm,钙化灶穿透支气管壁,坠入支气管腔内。弥漫型,双肺野广泛分布小钙化灶,患者可在数年甚至数十年反复咳出几十、上百粒几毫米大小结石颗粒。前者占绝大多数。
(2)肺门型支气管结石为营养异常性钙化,组织有慢性炎症、坏死、脂肪变性时,可发生钙盐沉着。临床所见有慢性炎症、瘢痕、结核干酪性变、血肿、组织退行性变、良性肿瘤或囊肿等。此类组织二氧化碳含量低,呈碱性,钙盐容易沉淀。气管和支气管周围有较多淋巴结,如上述原因可发生钙化。因为咳嗽、呼吸等气管、支气管运动,钙化灶逐渐腐蚀气管或支气管壁,并穿透坠入管腔,形成结石。理论上,支气管结石大多数来自结核性淋巴结炎,但临床手术结果证实的淋巴结结核所占比例很小,国内资料显示结核并不是支气管结石的主要原因。弥漫型支气管结石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软骨病、多发性骨髓瘤、骨软化症、恶性骨肿瘤等骨质破坏性疾病。由于代谢原因,血液进入肺内,二氧化碳析出,钙盐沉着于肺内,此又称为肺转移性钙化。临床上除了肺门、支气管旁钙化的淋巴结因结核病引起外,还有肺尘埃沉着病、骨瘤、寄生虫、曲霉菌或组织胞浆菌病所致支气管结石。
(3)支气管软骨钙化后与支气管壁分离进入支气管腔内,形成支气管结石。
(4)偶有结石为支气管内异物继发性钙化,或在支气管炎症基础上发展而来。
(5)结石多为碳酸钙结石,少数为磷酸钙结石。
二、临床表现
肺门型支气管结石多表现为较大结石所致支气管堵塞,不全性阻塞出现喘鸣和气喘,并引发远侧肺部感染,继发支气管扩张、炎症、肺脓肿。结石完全阻塞支气管可出现肺不张或肺实变等表现。症状取决于结石大小、所处部位以及阻塞程度。弥漫型患者咳出结石前常有胸闷、胸痛、胸内发热感,咳石时有发作性呛咳,咯血痰,结石咳出后症状缓解。反复咳石长达数十年,称为结石性哮喘。支气管结石有时侵蚀血管可发生咯血,侵及大血管可产生大咯血致患者死亡。
三、诊 断
X线检查见肺门型支气管结石显示肺门区、支气管周围、支气管壁或腔内有钙化阴影,大小1cm左右,一般与心脏或肋骨影重叠。钙化灶边缘光整但不均匀,但很难确定即是支气管腔内结石。结石阻塞支气管后可出现肺叶、肺段或亚段炎症或不张,甚至形成脓肿、支气管扩张。弥漫型表现为双肺野内可见多发钙化灶阴影,肺门不一定有钙化灶影。
肺门型支气管结石CT可清楚地显示支气管腔内钙化灶高密度影,CT值在200HU以上,钙化灶边缘锐利清楚,可位于段支气管内、叶支气管内。此外,还可发现结石阻塞支气管继发性改变征象,如炎症斑片状浸润影,支气管变形,肺不张或肺实变阴影。薄层CT扫描可确切诊断支气管结石。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确定支气管结石诊断,这仅限于肺门型结石,对弥漫型者常无明显价值。
四、治 疗
1.治疗原则
(1)肺门型支气管结石可产生刺激性咳嗽、咯血等临床症状,长期存在将引起支气管阻塞,继发肺炎、肺不张,结石蚀破大血管可造成致命性大咯血,因此肺门型支气管结石一经诊断应及时外科处理。
(2)弥漫型支气管结石病因不清,病变累及双肺多叶,一般不适宜手术治疗。主要寻找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
2.手术适应证
(1)诊断明确的肺门型支气管结石。
(2)有支气管梗阻所致症状,影像学和支气管镜检查怀疑系支气管结石所致。
(3)严重咯血,临床考虑与支气管结石有关,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急诊手术。
(4)腔内型支气管结石,结石较小,有条件可行支气管镜下取石。
3.手术禁忌证
(1)诊断不明确。
(2)弥漫型支气管结石。
(3)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开胸手术。
4.手术技巧
(1)同支气管肺叶切除。
(2)因为结核病常引起多个淋巴结肿大后钙化,解剖肺门时需要耐心、细心,勿操之过急。除支气管内有结石外,支气管周围也有钙化淋巴结,肺门血管常被包裹在内,分离解剖肺动脉时应慎重,避免发生出血。
(3)肺门型支气管结石引起支气管阻塞,出现合并症,多需要行肺叶切除术。若远侧肺组织尚未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则可行支气管切开取石术,尽量保留更多的健康肺组织。
5.术后处理 同肺部手术。强调注意术后胸内活跃性出血发生,必要时需再次开胸止血。此外,若术后出现肺不张,应及时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行支气管镜吸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