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活检钳用清水洗后同样用2%戊二醛溶液消毒处理。
1.检查医师必须严格按技术操作常规进行。检查时要求仔细、准确、迅速、安全,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2.检查时活检取材应准确,送检标本时必须在标本瓶上标明取材部位及数量,按规定填写送检单,与标本一同送病理科。
3.报告单要求书写完整、诊断正确。病理报告和内镜报告单应一同提供于临床,并将检查资料包括申请单、镜检记录、病理结果等整理归档。
4.认真做好内镜的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感染。每个病人做完检查之后,立即进行清洁处理,用浸水的微孔海绵,将接物镜及软管末端在清水中冲洗,同时不断注水、注气,将黏附在接物镜面和注气孔上的黏液和血液彻底清除。然后再用海绵从上而下轻抹整个镜身,清水吸引冲洗,反复多次,直至清洁为止。再将内镜头端浸在盛有2%戊二醛溶液的桶内,按上述方法冲洗及吸引,多次消毒,消毒后再用清水洗净附在镜上的戊二醛溶液。活检钳用清水洗后同样用2%戊二醛溶液消毒处理。
5.内镜室要认真开展临床质量控制工作,将检查结果与临床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进行诊断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的综合评价,以利于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6.内镜维修保养管理:内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相对固定,医师与护士有明确分工,要落实责任,认真做好内镜的保养工作。应定期审核并检查内镜的检查质量效果,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检查完毕清洗消毒后要吹干内镜,悬挂在置有干燥剂的专用橱内;②活检钳在清洗消毒后,可在钳合处涂上硅蜡,以防生锈,并把它悬挂起来;③操作时切勿使软管部呈锐角弯曲,以免光学纤维折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