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有明确感染灶,具有致病微生物的证据,具有全身炎症综合征的表现及休克的特征。
治疗原则:控制感染、解除毒血症,支持生命器官的微循环灌流。
一、一般处理
平卧位,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
二、抗 感 染
针对相应的感染灶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三、抗 休 克
1.迅速升高血压 血压的高低,即灌流压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灌流量。休克早期选择扩张微血管药,在休克后期可试用血管收缩药,或在休克中以扩血管为主,加用少量缩血管的方案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1)多巴胺,此药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身,小剂量对外周血管有轻度收缩作用,但对内脏血管有扩张作用,使肾血流量增加,而心率改变不明显,而大剂量>20μg/(kg·min)则主要是受体兴奋作用,且可诱发心律失常,一般2~5μg/(kg·min)为小剂量,而5~15μg/(kg·min)为中剂量。
(2)根据病情可酌情应用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酚妥拉明等(详见有关章节)。
(3)补充血容量:休克时血容量有相对或绝对减少,补足血容量,要在CVP(中心静脉压)或有条件在肺动脉楔压监测下进行。随着休克时间的延长,所需补液量也越大。血细胞比容在35%~45%时血液携带氧最多,一般晚期血细胞比容常较高,血液浓缩黏度升高,一般主张控制血细胞比容在25%~30%。
(4)液体种类的选择:是治疗休克的一个重要问题。当5%~10%葡萄糖液输入体内后葡萄糖很快被机体利用,余下为水。而水很快到血管外进入间质及细胞内,大量输入的结果是细胞内、外液都增加,而使血浆晶体及胶体渗透压都降低,易发生水中毒,而且扩容效果差。生理盐水及5%葡萄糖盐水每升液体含钠及氯154mmol,输入体内后1/3保留在血管内,2/3在间质液中,与细胞内液的晶体渗透压相等,故水不易进入细胞内,以达到扩容目的。
晶体与胶体之比,一般3∶1为宜。根据病情,一般CVP在14mmHg,右心室充盈最好。PAWP在18mmHg左心室充盈最佳。
(5)补液步骤:先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平衡盐液,酌情应用碳酸氢钠。重症1h内可输入800~1 000ml,12h可输2 500ml,24h可输3 500ml以上,但必须在CVP监测下或结合临床观察。
(6)扩容成功的标志
①组织灌注良好。
②神志清、口唇红润、肢端温暖、发绀消失。
③收缩压大于90mmHg,脉差大于30mmHg,脉率小于100/min,尿量每小时大于30ml,血红蛋白回复基础水平,血液浓缩消失。
2.增强心功能 加强心脏泵血的功能对于改善微循环,增加灌流量有很大作用。
(1)直接作用于心脏,加强心脏收缩力,主要指洋地黄,其副作用是增加氧耗。
(2)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容量负荷),减轻心脏后负荷(阻力负荷),主要指应用血管扩张药:硝酸甘油、硝普钠、酚妥拉明等。
(3)应用缩血管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等指征:血压剧降、血容量补充不足或有心脏停搏可先保证心脏血供。一般去甲肾上腺素2mg/100ml,或用间羟胺20mg/100ml。为增加心肌收缩力首批输液后可用毛花苷C 0.4mg+5%葡萄糖液20分钟静脉推注。
3.纳洛酮在抗休克中的应用 成人用量0.4~0.8mg肌内、皮下、静脉滴注,大量可达8mg以上。
4.预防DIC 在感染性休克中很容易发生DIC,而DIC的早期容易忽略,小量肝素即24h用100mg以内,是防止DIC的首选药物,越早用效果越好。
5.预防急性肾衰竭 早期利尿有防止与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作用,20%甘露醇100~250ml静脉推注或呋塞米20~40mg静脉推注。
6.纠正酸中毒 休克时必然发生代谢性酸中毒,酸中毒时会影响血管活性药发挥药效,影响血压回升,用5%碳酸氢钠50~100ml静脉注射后,根据血气结果再酌情补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