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咽鼓管功能检查法

咽鼓管功能检查法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咽鼓管功能障碍与许多中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咽鼓管功能检查是耳科检查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检查咽鼓管功能的方法很多,且因鼓膜是否穿孔而异。咽鼓管功能正常时,检查者经听诊管可听到轻柔的“嘘嘘”声。检查时将探头置于外耳道内,密封、固定。4.咽鼓管纤维内镜检查法 咽鼓管纤维内镜直径为0.8mm,可自咽鼓管咽口插入通过向咽鼓管吹气而使其软骨段扩张,观察其黏膜病变情况。检查时受试者仰卧、患耳朝上。

咽鼓管功能障碍与许多中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咽鼓管功能检查是耳科检查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检查咽鼓管功能的方法很多,且因鼓膜是否穿孔而异。常用的方法如下。

(一)鼓膜完整者咽鼓管功能检查法

1.吞咽试验法

(1)听诊法:将听诊器前端的体件换为橄榄头,置于受试者外耳道口,然后请受试者做吞咽动作。咽鼓管功能正常时,检查者经听诊管可听到轻柔的“嘘嘘”声。

(2)观察鼓膜法:请受试者做吞咽动作,此时观察其鼓膜,若鼓膜可随吞咽动作而向外运动,示功能正常。此法简单易行,无需特殊设备,但较粗糙,准确性差。

2.咽鼓管吹张法 本法可粗略估计咽鼓管是否通畅,亦可作治疗用。

(1)瓦尔萨尔法:瓦尔萨尔法(Valsalva method)又称捏鼻闭口鼓气法。受试者以手指将两鼻翼向内压紧、闭口,同时用力鼓气。咽鼓管通畅者,此时气体经鼻咽部循两侧咽鼓管咽口冲入鼓室,检查者可从听诊管内听到鼓膜的振动声,或可从耳镜看到鼓膜向外运动。

(2)波利策法:波利策法(Politzer method)适用于小儿。嘱受试者含一口水,检查者将波氏球前端的橄榄头塞于受试者一侧前鼻孔,另侧前鼻孔以手指紧压之。告受试者将水咽下,于吞咽之际,检查者迅速紧压橡皮球。咽鼓管功能正常者,在此软腭上举、鼻咽腔关闭,同时咽鼓管开放的瞬间,从球内压入鼻腔的空气即可逸入鼓室,检查者从听诊管内可听到鼓膜振动声。

(3)导管吹张法:导管吹张法(catheterization)的原理是通过一根插入咽鼓管咽口的咽鼓管导管,向咽鼓管吹气,同时借助连接于受试耳和检查者耳的听诊管,听诊空气通过咽鼓管时的吹风声,由此来判断咽鼓管的通畅度。咽鼓管导管前端略弯曲,头端开口呈喇叭状;其尾端开口外侧有一小环,位置恰与导管前端的弯曲方向相反,可指示前端的方向。

操作前先清除受试者鼻腔及鼻咽部的分泌物,鼻腔以1%麻黄碱和l%丁卡因收缩、麻醉。

圆枕法:操作时检查者手持导管尾端,前端弯曲部朝下,插入前鼻孔,沿鼻底缓缓伸入鼻咽部。当导管前端抵达鼻咽后壁时,将导管向受检侧旋转90°,并向外缓缓退出少许,此时导管前端越过咽鼓管圆枕,落入咽鼓管咽口处,再将导管向外上方旋转约45°,并以左手固定导管,右手将橡皮球对准导管尾端开口吹气数次,同时经听诊管听诊,判断咽鼓管是否通畅。咽鼓管通畅时,可闻轻柔的吹风样“嘘嘘”声及鼓膜振动声。咽鼓管狭窄时,则发出断续的“吱吱”声或尖锐的吹风声,无鼓膜振动声,或虽有振动声但甚轻微。咽鼓管完全阻塞或闭锁,或导管未插入咽鼓管咽口,则无声音可闻及。鼓室如有积液可听到水泡声。鼓膜穿孔时,检查者有“空气吹入自己耳内”之感。吹张完毕,将导管前端朝下方旋转,顺势缓缓退出。

鼻中隔法:可有两种方法。①同侧法。经受测耳同侧鼻腔插入导管,导管前端抵达鼻咽后壁后,将导管向对侧旋转90°,缓缓退出至有阻力感时,示已抵达鼻中隔后缘。此时,再将导管向下、向受检侧旋转180°,其前端即进入咽鼓管咽口。②对侧法。若受检侧因鼻甲肥大或鼻中隔偏曲而导管不易通过时,可从对侧鼻腔插入导管,抵达鼻咽后壁后,向受检侧旋转90°,退出至鼻中隔后缘,再向上旋转45°,同时使前端尽量伸抵受检侧,亦可进入咽鼓管咽口。

注意事项:①导管插入和退出时,动作要轻柔,顺势送进或退出,切忌使用暴力,以免损伤鼻腔或咽鼓管口的黏膜;②吹气时用力要适当,用力过猛可致鼓膜穿孔,特别当鼓膜有萎缩性瘢痕时,更应小心;③鼻腔或鼻咽部有脓液、痂皮时,吹张前应清除之。

咽鼓管吹张法的禁忌证: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②鼻腔或鼻咽部有脓性分泌物、脓痂而未清除者;③鼻出血;④鼻腔或鼻咽部有肿瘤、异物或溃疡者。

3.声导抗仪检查法 负压检测法是用声导抗的气泵压力系统检测吞咽对外耳道压力的影响。检查时将探头置于外耳道内,密封、固定。把压力调节到-200mmH2O(1mmH2O=0.0098kPa),嘱受检者吞咽数次。正常者吞咽数次后压力即趋于正常(约0mmH2O)。若吞咽数次后不能使负压下降到-150mmH2O者,提示咽鼓管通畅不良;若吞咽一次压力即达0mmH2O者示咽鼓管异常开放。

比较捏鼻鼓气法或捏鼻吞咽法前后的鼓室导抗图,若峰压点有明显的移动,说明咽鼓管功能正常,否则为功能不良。

4.咽鼓管纤维内镜检查法 咽鼓管纤维内镜直径为0.8mm,可自咽鼓管咽口插入通过向咽鼓管吹气而使其软骨段扩张,观察其黏膜病变情况。

(二)鼓膜穿孔者咽鼓管功能检查法

1.鼓室滴药法 通过向鼓室内滴(注)入有味、有色或荧光素类药液,以检查咽鼓管是否通畅。本法尚能了解其排液、自洁能力。检查时受试者仰卧、患耳朝上。

滴药种类如下。

(1)有味药液:向外耳道内滴入0.25%氯霉素水溶液等有味液体,鼓膜小穿孔者须按压耳屏数次,然后请受试者做吞咽动作,并注意是否尝到药味并记录其出现的时间。

(2)显色药液:向外耳道内滴入如亚甲蓝等有色无菌药液,用纤维鼻咽镜观察咽鼓管咽口,记录药液从滴入到咽口开始显露药液所经历时间。

2.荧光素试验法 将0.05%荧光素生理盐水l~3ml滴入外耳道内,请受试者做吞咽动作10次,然后坐起,用加滤光器的紫外灯照射咽部,记录黄绿色荧光在咽部出现的时间,10min内出现者示咽鼓管通畅。

3.咽鼓管造影术 将35%碘造影剂滴入外耳道,经鼓膜穿孔流入鼓室。然后在外耳道口经橡皮球打气加压,或让碘液自然流动,通过咽鼓管进入鼻咽部。同时作X线摄片或X线电影录像,可了解咽鼓管的解剖形态、有无狭窄或梗阻及其位置,以及自然排液功能等。

4.鼓室内镜检查法 用直径2.7mm 30°或70°斜视角的硬管鼓室内镜可观察咽鼓管鼓室口的病变。

此外,尚有咽鼓管声测法、咽鼓管光测法、压力舱检查法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