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分为前颅底和侧颅底,临床疾病表现主要以耳、鼻、咽部症状为主,请见耳、鼻、咽部检查法。
附:交叉斜线法颅底外侧面分区。
颅底解剖复杂,随医学影像技术和内镜手术的进展,对这一区域疾病的诊治有飞跃的发展。作者参考Kumar和Vuijzer的分区方法,提出了交叉斜线法颅底外侧面分区,介绍如下。
(一)画线方法
颅底外侧面向上,以双侧上颌骨第二磨牙外缘到双侧枕骨髁外缘两点做交叉斜线,可将颅底分为四区:颅底前区,相对应的两个颅底侧区和颅底后区(图2-1)。
(二)各区解剖特点
1.颅底前区 包括眶区、筛区和鼻咽区。
(1)筛区:①鼻腔顶壁。前由鼻骨后面起始,向后由筛骨水平板构成。嗅神经纤维在此区穿过筛板筛孔进入颅前窝。②蝶窦后壁为颅前窝前壁。③筛小房。
(2)鼻咽区:以蝶窦为中心,上壁从前向后有蝶骨小翼根部、蝶平面及两侧外角的视神经孔、蝶鞍,与部分额叶、视神经交叉及脑下垂体接触。外侧壁与海绵窦邻近。前壁最薄,蝶窦开口于此。后壁与脑桥及基底动脉为邻。下壁为鼻咽顶部。
(3)眶区:眼眶上壁构成了颅前窝的底,前部为额骨的三角形骨板,后部一部分为蝶骨小翼。有如下孔和裂:①眶上孔;②视神经孔;③眶上裂;④眶下裂。内侧壁由前向后有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眶板和部分蝶骨。筛骨眶板即纸样板,上部有筛前孔和筛后孔。泪囊位于眶内侧壁前下,上颌骨额突与泪骨前缘之间。
2.颅底侧区 分为侧一区、侧二区和侧三区,包括颞下窝区和翼腭窝区。
(1)颞下窝区:此区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进出颅腔。骨孔:①卵圆孔;②棘孔;③破裂孔;④耳咽管软骨部;⑤颈动脉管;⑥颈静脉孔;⑦茎乳孔。
(2)翼腭窝区:前界为上颌骨,后界为翼突及蝶骨大翼前面,顶为蝶骨体下面,内侧壁为腭骨垂直部。窝内含上颌动脉末端、上颌神经和蝶腭神经节。
以交叉斜线的交点到同侧乳突尖的距离三等份划弧线,将侧颅底分为3个亚区:①侧一区,有破裂孔;②侧二区,有卵圆孔、棘孔、咽鼓管软骨部、颈内动脉孔和颈内静脉孔,在后两者之间由内向外有蜗小管、鼓室小管和乳突小管的开口;③侧三区,由内向外是茎突、茎乳孔和乳突,前方是颞下颌关节。
3.颅底后区 正中为枕骨大孔,外侧部为枕髁,髁的上方为舌下神经管,正中的后方有枕外隆凸。
颅底病变可累及眶、鼻及上颌窦。从颅底外科的整体角度讲,直接与颅底相连为近颅底骨板,相隔有腔隙的骨板为远颅底骨板,更容易让我们理解颅底外科的范畴(图2-2)。
图2-1 交叉斜线法颅底分区
图2-2 相关骨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