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磁共振的物理学

磁共振的物理学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MRI是把某些物质置于磁场内时,其原子核能吸收和放射出特定频率的射频能量的现象,其吸收和放射射频能量的频谱决定于所观察的原子核及其化学环境。如果将一个来自线圈的振荡频率脉冲加于磁场内的一群质子上,射频脉冲的振荡频率与质子进动频率相同时,则引起强烈的交互作用,或者共振效应即核磁共振,产生核磁共振的频率称Larmor共振频率。在射频脉冲后收集的原子核信号称自由感应衰减。FID的幅度决定于弛豫时间。

MRI是把某些物质置于磁场内时,其原子核能吸收和放射出特定频率的射频能量的现象,其吸收和放射射频能量的频谱决定于所观察的原子核及其化学环境。

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都有角动量或自旋的特性,成对的质子和中子的自旋作用可相互抵消。能够形成MRI的原子核其质子和中子必须为奇数,这样才具有净负荷和角动量,由于净负荷和角动量二者的结合,原子核具有磁偶极子的特性。除氢原子外,31 P、23 Na、13 C和39 K的质子均为奇数,可以发生磁共振成像。人体中水的成分占60%,所以目前几乎所有的MRI都用氢核成像。可以把奇数的质子或中子所形成的偶极子(质子)看成是自由悬空的小磁棒,沿其磁轴快速旋转,在无外加磁场的情况下,它们的取向是任意和无规律的,当把一组磁偶极子置于均匀的静磁场(B0)内时,每个质子以两种能量状态之一存在。在低能状态下,质子的磁矩排列几乎与B0平行;在高能状态下,磁矩与B0呈反向排列。在静止和平衡状态下,平行的低能状态的质子略多于高能反向排列的质子,沿磁场方向形成净磁化,通常把它定为Z轴。在MRI扫描机内,Z轴相当于人体的纵轴,X轴和Y轴与Z轴垂直,二者也相互垂直,代表横面。由于原子核是自旋的,它们对力偶的反应像是陀螺,其长轴是倾斜地沿着磁场方向以完全相同的频率旋转,即进动。质子进动的速度称Larmor频率,进动频率与场强成正比,并与核的旋磁比有关,质子在不同场强中的自旋频率(或共振频率)可按Larmor方程式求出,即ω0=rB0,ω0为共振频率(MHz)。B0为静磁场场强,r为常数,即旋磁比,氢核的旋磁比为42.58MHz/T。如扫描机场强为1T,其共振频率为42.58MHz(ω0=42.58×1=42.58MHz)。在目前使用的场强范围内,氢核进动频率为6.4~64MHz,这样的频率是在无线电波范围内,故称射频(RF)。

在均匀的磁场内,每个质子的进动速度相同,但并不同步,即它们彼此不在相同的期相内进动,因此垂直于B0的磁矢量呈任意排列,且被消除。因而在这种平衡状态下,无横向磁化,只有与B0方向一致的纵向磁化。如果将一个来自线圈的振荡频率脉冲加于磁场内的一群质子上,射频脉冲的振荡频率与质子进动频率相同时,则引起强烈的交互作用,或者共振效应即核磁共振,产生核磁共振的频率称Larmor共振频率。

来自线圈的射频脉冲能量被吸收后,改变了磁场的平衡状态,引起两种变化:第一,使质子都处在同一期相,即其进动频率不仅相同且在同一期相运动;第二,使一些处于低能状态的质子受到激发,进入高能的反平行状态。其结果是使净磁矢量M的进动偏离B0,即沿Z轴走行的净磁化发生偏转,偏转的角度决定于射频脉冲的强度和时间,使净矢量M偏转90°和180°的脉冲分别称90°和180°脉冲。90°脉冲使净磁场处在XY横断面上,这是最常用的脉冲。当停止发射脉冲后,磁化以指数形式恢复其沿Z轴排列的平衡位置,使最初使用RF脉冲引发的两种现象又恢复过来,质子发生相移,较多的质子又处在低能的平行状态。在恢复过程中释放出微弱的能量,使放置在样品周围的接收线圈上出现微弱的电压,其强度和时间代表原子核的数量和物理状态。在射频脉冲后收集的原子核信号称自由感应衰减(FID)。FID的幅度决定于弛豫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