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鼻咽癌的表现

鼻咽癌的表现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MRI对鼻咽部恶性肿瘤的检查主要用于确定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协助制定治疗方案。③鼻咽癌常伴发同侧鼻窦炎和乳突炎,出现窦腔黏膜肿胀和积液。⑥鼻咽癌可沿神经周围转移,转移的直接MRI表现为脑神经或颅底神经孔增大。MRI对放疗后复发鼻咽癌的检查起重要作用,其主要是鉴别放射性组织纤维化和复发的肿瘤,并能清楚显示复发性肿瘤的范围及对邻近结构的侵犯。

鼻咽部绝大多数恶性肿瘤为癌,其中主要为鳞癌,少数为腺癌或小涎腺癌,如囊腺癌和黏液上皮样癌。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肉瘤少见。鳞癌在我国南方如广东地区发生率很高。MRI对鼻咽部恶性肿瘤的检查主要用于确定肿瘤的部位和范围,协助制定治疗方案。由于各种癌瘤的MRI信号无显著差异,因此难于鉴别。

鼻咽癌最常发生在侧隐窝,提腭肌和腭张肌周围,侵及深部筋膜层面。少数呈外生或浅表性生长。肿瘤向外侧扩延,先使咽旁脂肪层面移位,继而侵入其间,并于该处在黏膜深部沿肌肉层面向头侧或尾侧延伸。肿瘤可向下延伸到软腭,向上侵犯颅底,通过颅底孔累及海绵窦,向前延伸到鼻孔。

MRI表现:①肿瘤形态不规则,但边界清楚,与邻近肌肉、脂肪、血管及骨结构对比良好。在T1加权像上为低信号或中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一般为高信号,信号可不均匀。②肿瘤侵犯肌肉时,肌肉肿胀,肌束间脂肪界面模糊或消失;肿瘤侵犯脂肪时,高信号的脂肪中出现低信号。③鼻咽癌常伴发同侧鼻窦炎和乳突炎,出现窦腔黏膜肿胀和积液。在T2加权像上呈明显的高信号。如有肿瘤侵犯,则在T1加权像上呈均匀高信号的炎性肿胀黏膜中见到较低信号的肿瘤。④颅底骨被累及时,表现为骨皮质的无信号带中断,枕骨斜坡内的骨髓脂肪在T1加权像上出现片状不规则低信号区,在T2加权像上呈中等信号。或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为低信号区,这可能由于肿瘤侵犯引起的反应性骨硬化。轴面和冠状面最宜显示肿瘤对破裂孔、卵圆孔周围骨质、蝶骨大翼、蝶窦底及其他窦腔的侵犯。⑤转移的淋巴结在T1加权像上一般呈均匀的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为高信号,淋巴结坏死区在T2加权像上为很高的信号灶。⑥鼻咽癌可沿神经周围转移,转移的直接MRI表现为脑神经或颅底神经孔增大。

MRI对放疗后复发鼻咽癌的检查起重要作用,其主要是鉴别放射性组织纤维化和复发的肿瘤,并能清楚显示复发性肿瘤的范围及对邻近结构的侵犯。二者的形态和信号特征均有差别:①复发性肿瘤呈不规则的块状,可同时伴有邻近骨和(或)软组织结构的侵犯以及淋巴结肿大。放射性纤维化呈局限性增厚的块状或局限的不规则的斑片状结构,与邻近组织的分界不清。②由于纤维组织的MRI特性,在T1加权像上,复发的肿瘤和纤维化组织多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复发的肿瘤为高信号,而纤维组织呈低信号,少数为中等信号,周围有边界清楚的低信号包膜,或为边缘锐利的低信号结构,且中心为高信号区,呈靶心样。中等信号的纤维组织和靶心样的高信号区的发生可能与局部放射性炎症有关。低信号病变和靶心样病变可以同复发性肿瘤鉴别,但中等信号的纤维组织和炎性病灶与复发性肿瘤信号相似,缺少特异性。③肿瘤周围结构的破坏可为陈旧性或于放疗后肿瘤复发所致。前者在T2加权像上不出现高信号,而为接近纤维化组织信号的肿块;而新出现的肿瘤破坏则呈高信号(图6-6)。

图6-6 T1加权像鼻咽部见不规则等信号,与邻近组织分界欠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