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髋关节脱位股骨头坏死几率

髋关节脱位股骨头坏死几率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髋关节前脱位少见,大腿急骤外展,外力通过大粗隆撞击髋臼迫使股骨头突破关节囊前下部发生前脱位。髋关节后脱位是髋关节脱位中最常见的类型,多在挤压、车祸等事故中,大腿屈曲内收,外力从膝向髋部冲击时发生,可造成广泛关节囊韧带撕裂,股骨头血运中断,引起股骨头坏死。临床上多根据Epstein分类法将髋关节后脱位分为5型。这些分型原则主要反应关节面的完整性及复位后股骨头的稳定性。

(一)前脱位

髋关节前脱位少见,大腿急骤外展,外力通过大粗隆撞击髋臼迫使股骨头突破关节囊前下部发生前脱位。伤后髋部疼痛、畸形、功能丧失,在髋前方可见局部隆起或触知脱位的股骨头。

【影像学检查目的与方案】

1.影像学检查目的 ①明确有无关节脱位;②确定脱位的类型和程度;③确定有无其他合并创伤;④脱位的复位及合并创伤的愈合情况。

2.影像学检查方案 X线平片是首选方法,能满足大部分临床的需要,部分患者需要进行CT和MRI检查,进一步明确脱位的情况及有无合并创伤。

【影像诊断】

X线平片见大腿屈曲外展,股骨头脱出在髋臼下方,有时合并髋臼前缘骨折。1972年Epstein提出将髋关节前脱位分为2型:如脱位的股骨头停留于闭孔处,称为闭孔型或低位型;如股骨头位于耻骨上肢水平,则称为耻骨型或高位型。

【治疗】

见中心脱位部分。

(二)后脱位

髋关节后脱位是髋关节脱位中最常见的类型,多在挤压、车祸等事故中,大腿屈曲内收,外力从膝向髋部冲击时发生,可造成广泛关节囊韧带撕裂,股骨头血运中断,引起股骨头坏死。可并发髋臼后缘骨折和坐骨神经损伤。伤后髋部疼痛、畸形、功能丧失,大粗隆向后上方移位,常于臀部触知隆起的股骨头。

【影像学检查目的与方案】

同前脱位部分。

【影像诊断】

单独的髋关节脱位诊断并不困难,但应该注意它可能为多发损伤的一部分,有漏诊的可能,特别是当有同侧股骨干骨折时,由于脱位的畸形被股骨干骨折的移位所掩盖,常被漏诊,应引起重视。临床上多根据Epstein分类法将髋关节后脱位分为5型。

Ⅰ型:单纯脱位或只有小骨折片;

Ⅱ型:股骨头脱位合并髋臼后唇一大块骨折;

Ⅲ型:股骨头脱位合并髋臼后唇粉碎骨折,有或无一个主要骨折块(图1-30);

Ⅳ型:股骨头脱位合并髋臼唇或顶部骨折;

Ⅴ型:股骨头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

这些分型原则主要反应关节面的完整性及复位后股骨头的稳定性。无论是涉及髋臼或股骨头的骨折,均说明关节失去其完整性,处理不当,可导致创伤性关节炎,这在X线平片上比较容易诊断。

【治疗】

见中心脱位部分。

(三)中心脱位

髋臼中心脱位是由直接暴力造成骨盆骨折,股骨头通过髋臼底骨折向盆腔内突入。多有强大暴力外伤病史,一般为交通事故,或自高空坠下。患者伤处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大腿上段外侧方往往有大血肿,肢体缩短情况取决于股骨头内陷的程度。合并有盆腹部内脏损伤的并不少见,且由于失血较多可以出现出血性休克。

图1-30 髋关节后脱位

骨盆平片(A)及横断位CT(B)显示左侧股骨头向外、上、后方移位,合并髋臼后唇骨折,局部见两个骨碎片

【影像学检查目的与方案】

同前脱位部分。

【影像诊断】

X线平片可见髋臼底粉碎骨折,股骨头进入盆腔。因髋臼底内陷,必然导致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分离。此型脱位,髋臼底粉碎骨折很难得到完整的对合。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可产生大量不规则骨痂,造成严重髋关节功能障碍。髋关节中心脱位可为以下4型。

Ⅰ型:单纯性髋臼内侧壁骨折(耻骨部分),股骨头脱出于骨盆腔内可轻可重。

Ⅱ型:后壁有骨折(坐骨部分),股骨头向后方脱出可有可无。

Ⅲ型:髋臼顶部有骨折(髂骨部分)。

Ⅳ型:爆破型骨折,髋臼全部受累。

【治疗原则】

尽可能早复位,对于陈旧性脱位者(3周以上),亦应手术复位。

【治疗方案】

1.非手术治疗,即手法复位 新鲜髋关节前脱位应在全身麻醉或腰硬麻下行手法复位。

2.手术治疗

(1)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指征为:①因软组织嵌入影响复位,手法复位失败者;②合并髋臼或股骨头负重区骨折者;③合并同侧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者;④伴有骨盆耻骨体骨折或耻骨联合分离者;⑤合并坐骨神经损伤,需探查坐骨神经者。

(2)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大多数髋关节中心性脱位需用闭合牵引治疗,只有少数才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包括:①股骨头在骨盆内,被髋臼碎骨片嵌顿,闭合复位失败;②在穹窿部或髋臼盂和股骨头之间存在碎骨片,使股骨头无法复位;③股骨头或穹窿部有一块或数块较大的碎骨片,用牵引方法无法复位;④在同侧同时存在股骨骨折,不能用牵引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