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是下肢损伤中引起患者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股骨干是全身最长和最坚实的管状骨,除病理骨折外,引起股骨干骨折的暴力均是巨大的。患者有疼痛、功能障碍和局部畸形的表现。
【影像学检查目的与方案】
1.影像学检查目的 ①明确有无骨折;②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③确定有无其他合并创伤;④了解骨折愈合的情况。
2.影像学检查方案 X线平片是首选方法,能满足大部分临床的需要,摄片范围应包括骨盆、膝关节和整个股骨干正侧位。如术前仅有髋关节外旋位的X线平片,则应在麻醉后将股骨近端内旋摄正位片,以防旋转时的假象。部分患者需要进行CT和MRI检查,进一步明确创伤的程度、范围及有无合并创伤。
【影像诊断】
股骨干骨折可分为近段1/3、中段1/3和远段1/3骨折,也可根据主要的骨折线的形态分为横断、斜行、螺旋及多节段等型。另外根据Winquist分型股骨干骨折可被分为5型:Ⅰ型骨折块较小或无粉碎(图1-31),在髓内钉固定后,小块碎片不会影响骨折的稳定性;Ⅱ型中粉碎累及骨块大,但至少在两块主要骨折块中有50%的皮质周径是完整的,在骨折复位和髓内钉固定后有较宽的皮质骨接触,故单纯髓内钉可用以固定多数Ⅱ型骨折;Ⅲ型骨折,两主要骨折块的周径50%~100%粉碎,如此大的蝶形骨块影响了骨折的稳定性;Ⅳ型骨折为无皮质接触,整圈的皮质粉碎,即使应用髓内钉以后,在远近端的骨块仍无接触,骨折的全部内压稳定性均丧失,以枪伤多见。
图1-31 股骨干骨折
左股骨中上段正位片显示股骨干上段骨折,远折段向外上方移位
【治疗原则】
尽可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包括对位和对线,防止旋转、成角和短缩或过牵畸形。同时适当对患肢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功能尽快恢复。
【治疗方案】
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骨折类型、部位、粉碎程度、职业要求、经济状况和技术与设备条件等因素适当选择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1)外固定:可有膝部铰链的石膏-支具、现代高分子材料做成的髋膝踝支具或大腿免负荷支具等固定。另外,在急救时应就地对患肢进行外固定,可用小夹板、木板,甚至可将患肢和健肢用绷带捆在一起。
(2)牵引:牵引是治疗股骨干骨折历史悠久的方法,常见有Bryant牵引、Russell牵引和骨牵引。目前,牵引只作为骨折早期固定的临时方法。
2.手术治疗
(1)外固定支架:一般来说,外固定仅作为暂时短期固定装置,其适应证是:感染性股骨干骨折;挤压伤所致的广泛软组织损伤和骨缺损;Ⅲ度开放骨折;同侧肢体部位多发骨折,如骨盆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应用于有生命危险的多发创伤患者。
(2)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股骨干骨折常用、疗效确切的方法。主要包括髓内钉固定和钢板固定两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