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又称盘状软骨,是解剖上出现的一种异常,半月板增厚如盘状,覆盖胫骨平台的面积显著增大,其发生的确切病因仍不明确。多发生在外侧,内侧极少见。它改变了膝关节的正常解剖特征,膝关节骨性结构也往往出现相应改变,如胫骨平台变平或呈杯口样改变,从而成为半月板损伤的重要病因之一。外侧盘状半月板可无显著临床症状,最初的临床症状为关节弹响,儿童主要是关节痛及屈伸时关节弹响、绞锁,大多数无关节绞锁现象,症状多出现在青少年时期。
【影像学检查目的和方案】
1.影像学检查目的 ①盘状半月板的检查;②盘状半月板继发病变的检查。
2.影像学检查方案 MRI对半月板形态、其内部信号变化的敏感性及多方位成像均使其成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并可发现一些伴发的病变。传统的X线平片对其诊断率很低,主要依靠如股骨外髁变扁平、膝关节外侧间隙增宽、腓骨头高位等间接表现来诊断。
【影像诊断】
1.诊断依据
(1)MRI表现:①矢状面上(层厚4~5mm)半月板的前后角相连形成“领结”样改变,达3层或3层以上;②冠状面上外侧半月板中部体部宽度与胫骨外侧平台关节面比率(板/面比率)>50%(图3-24);③常伴有半月板损伤。
图3-24 外侧盘状半月板
男,40岁,右膝疼痛3年,冠状位质子像可见外侧半月板体积增大,变厚其体部宽度与胫骨外侧平台关节面比率>50%(箭)、
(2)盘状半月板分为:板型(包括薄板样改变、厚板样改变及凹面样改变)、楔型(形态类似正常半月板)及肥角型(包括前角肥大及后角肥大)。盘状半月板由于大而厚,表面不光滑,在关节活动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应力作用而发生半月板的挤压、磨损,易发生半月板的变性和撕裂。变性表现为半月板内条状片或不定形的高信号,但不接触半月板的关节面,半月板的变性多为黏液性变性。半月板撕裂表现为半月板内形成弥漫性高信号,并接触半月板的关节面或半月板发生变形、分离。MRI对治疗方案的确立帮助很大。在确立治疗方案前除了要了解局部半月板情况外,还必须了解其伴发的病变。
2.鉴别诊断 需要与半月板的桶柄状撕裂鉴别(图3-17)。
【治疗原则】
小儿只有膝部弹响,无疼痛和膝关节活动受限的盘状半月板,可暂不手术治疗;对有症状的盘状半月板应采用手术治疗。
【治疗方案】
目前盘状半月板多采用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或部分切除术,术后注意加强股四头肌锻炼。
【预后与随访】
效果满意。随访见半月板损伤章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