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局限性骨脓肿

局限性骨脓肿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局限性骨脓肿为慢性骨髓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认为是低毒性化脓性感染,病灶相对静止、局限。1.影像学检查目的 ①支持、证实或否定临床诊断;②提出相关鉴别诊断,提示临床进一步检查及引导穿刺活检;③明确病变的部位、程度,帮助确定治疗方案;④治疗后病变转归的判断。因此,X线平片可作为常规筛查手段,当显示不清时再行CT或MRI检查,且CT和MRI对不典型脓肿的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骨膜反应和死骨少见,局部无瘘管。

局限性骨脓肿(Brodie abscess)为慢性骨髓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认为是低毒性化脓性感染,病灶相对静止、局限。以儿童、青年多见,多发生在胫骨上、下端,股骨,肱骨或桡骨下端。一般病灶较小,直径1~3cm。早期脓肿周围有包膜,内为脓液,随后脓液为肉芽组织代替,并周围骨质增生硬化。临床上可有局部缓慢间歇性疼痛和压痛。

【影像学检查目的与方案】

1.影像学检查目的 ①支持、证实或否定临床诊断;②提出相关鉴别诊断,提示临床进一步检查及引导穿刺活检;③明确病变的部位、程度,帮助确定治疗方案;④治疗后病变转归的判断。

2.影像学检查方案 Brodie脓肿有典型的X线特点,但小病灶易忽略,尤其在X线平片质量不佳及投照体位不当时。CT有很高的密度分辨力,对骨与关节细微病变显示清楚,而MRI除对脓腔显示很敏感外,对软组织改变亦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X线平片可作为常规筛查手段,当显示不清时再行CT或MRI检查,且CT和MRI对不典型脓肿的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影像诊断】

1.诊断依据

(1)X线:典型表现为长骨干骺端中央部分局限的圆形或椭圆形骨破坏区,边缘光整有硬化缘,周围反应性硬化与正常骨质无明确分界(图3-37A)。骨膜反应和死骨少见,局部无瘘管。CT可进一步证实低密度区内无死骨,无分隔(图3-37B)。

(2)MRI:对Brodie脓肿诊断有重要价值,其特征性的MRI表现为干骺端骨髓腔内的“靶征”。中心脓腔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脓肿周围环状较高信号,代表肉芽组织,为“内晕环”增强后明显强化(图3-37C)。内晕环外周为较厚的低信号区,代表纤维结缔组织与骨质反应增生,为“外晕环”。

图3-37 胫骨近侧干骺端-骨骺局限性骨脓肿

A~C分别为胫骨X线平片、CT平扫及MRI压脂增强T1WI,示胫骨近侧干骺端-骨骺内类圆形低密度骨质破坏区,边缘清楚伴轻度硬化边,周围骨质增生硬化。增强MRI示病灶呈环形明显强化(脓肿壁),中央区不强化(脓腔),病灶周围见范围较广轻度强化的骨髓水肿

2.鉴别诊断

(1)骨样骨瘤:骨样骨瘤在致密骨质增生中可见瘤巢的透亮区,酷似Brodie脓肿,但骨样骨瘤的瘤巢多较小,在2.0cm以下,中央有点状密度增高影,且病灶多位于骨皮质部分。

(2)长骨单发的嗜酸性肉芽肿:常见于骨干部,自髓腔内缘开始破坏骨皮质,骨皮质变薄,髓腔膨大,骨破坏区常呈卵圆形,长轴多与骨干顺行。

(3)干骺端结核:常见于儿童或少年,骨破坏跨骺板,无硬化环。邻近常有骨质疏松和软组织肿胀。

(4)纤维骨皮质缺损:病灶位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时需鉴别,纤维皮质缺损常发生于近皮质区,皮质受累多见,可自愈,常双侧对称性发生。

【治疗原则】

一经诊断,应手术治疗。

【治疗方案】

术前和术后使用抗生素,手术须凿开脓肿腔,清除脓液,彻底刮除腔壁肉芽组织,完全切除硬化骨,切除物送细菌培养和病理学检查,术后一期自体松质骨植骨或置管灌洗引流。

【预后与随访】

治疗效果满意,预后良好。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复查X线平片,必要时复查CT了解病灶修复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