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生软骨瘤手术后癌变率是多少

内生软骨瘤手术后癌变率是多少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骨肿瘤,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以下,多见于10~30岁,平均16岁,男多于女。1.诊断依据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最常见于胫骨上端及股骨下端,其次为腓骨上端、跗骨等,亦可见于肋骨、肩胛骨、骨盆等。MRI信号依所含软骨、黏液及纤维组织的比例不同而不同。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骨肿瘤,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以下,多见于10~30岁,平均16岁,男多于女。多见于长管骨,80%发生在下肢,以胫骨上端最多见。病变刮除术后12.5%~25%复发,多在术后2年内,年龄越小(15岁以下)复发率越高。肿瘤由黏液样组织、软骨和纤维构成。

【影像学检查目的和方案】

1.影像学检查目的 明确诊断,了解病变范围。

2.影像学检查方案 首先X线平片检查,如要观察病灶内部情况及邻近结构的改变则需进一步CT或MRI检查。

【影像诊断】

1.诊断依据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最常见于胫骨上端及股骨下端,其次为腓骨上端、跗骨等,亦可见于肋骨、肩胛骨、骨盆等。病变多位于长骨干骺端,一般不侵犯骨骺,典型者偏心性生长,呈与骨长轴一致的膨胀性破坏区,边界清晰。破坏区多呈蜂窝状,内见粗细悬殊的骨嵴。病变周围骨质增生、硬化(图4-20)。MRI信号依所含软骨、黏液及纤维组织的比例不同而不同。在T1WI上一般呈低至中等信号(与肌肉组织比较),在T2WI上多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2.鉴别诊断

(1)骨巨细胞瘤:发病年龄较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偏大,一般发生于骺板愈合后的骨端,向关节面方向生长,膨胀更明显,无粗大骨嵴,鉴别不难。

图4-20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A.右股骨正位X线平片,右股骨粗隆间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晰,骨质破坏区内见粗大骨嵴;B.右肱骨正位X线平片,右肱骨干骺端内侧可见偏心性骨质破坏,轻度膨胀,边缘可见硬化环,内见高密度骨嵴

(2)单纯性骨囊肿:多见于干骺端中央,呈对称性膨胀,透亮,内缘光滑,分叶征象不明显,MRI上内部信号均匀,呈水样信号,可资鉴别。

【治疗原则】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诊断一旦明确,应手术切除肿瘤。

【治疗方案】

手术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及其周围正常骨的边缘。切除后造成骨的缺损,根据情况选用适当的方法修复。病灶刮除术加松质骨植骨可有10%~20%的复发率。对于肿瘤较大、复发多次、有较强侵袭性的肿瘤,可根据肿瘤的部位、范围和破坏程度,选择局部广泛切除。恶变者罕见,应给予瘤段骨的广泛性切除。

【预后与随访】

预后一般情况良好,需注意定期随访。术后每3个月复查1次X线平片,观察病灶有无复发,骨移植有无吸收、是否融合等情况,并逐渐过渡到每年随访1次X线平片,必要时CT、MRI检查排除复发征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