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纤维性纤维瘤又称韧带状瘤、硬纤维瘤,为骨内较罕见的良性肿瘤,但有一定侵袭性,术后易复发。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可发生于所有年龄段,但绝大多数发生在30岁以下。可发生于全身各骨,但以股骨、胫骨、肱骨干骺端最常见,其次为扁骨及不规则骨。病程缓慢,可数月至数十年。临床多表现为无痛、微痛的肿块,轻度活动障碍、病理性骨折等。
【影像学检查目的和方案】
1.影像学检查目的 ①明确诊断;②了解病变髓内外侵犯范围。
2.影像学检查方案 X线平片是诊断本病的首选和基础方法,CT有利于显示病灶的边缘和内部结构,MRI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全貌和组织学特点。
【影像诊断】
1.诊断依据 肿瘤多位于长骨干骺端,并有向骨干延伸趋势。X线表现为中心或偏心性骨质破坏,呈膨胀性,骨皮质变薄、缺损,无骨膜新生骨。肿瘤内有网格状的骨嵴或骨小梁。少数病例表现为溶骨性破坏,骨皮质消失,边缘模糊,似恶性肿瘤,肿瘤突破皮质向周围发展可形成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内无骨化或钙化。位于扁骨的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溶骨性破坏,可有轻微的硬化边。CT可清晰显示肿瘤的范围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在CT上,病变区皮质变薄,常有中断或缺损,瘤内可见高密度的骨嵴或骨小梁,破坏区及软组织肿块内无钙化。MRI上,病灶边缘清晰。在T1WI上肿瘤呈低信号,信号较均匀,在T2WI上病灶以低、等信号为主,这与肿瘤大部分为胶原纤维有关,并认为是诊断该肿瘤较特征性的征象之一(图4-23)。在CT、MRI的增强扫描,骨破坏区及软组织肿块均有较明显的强化。
2.鉴别诊断
(1)骨巨细胞瘤:病变发展比成纤维性纤维瘤快,位于骨端,破坏区直达关节面下,横向偏心性生长。除非为恶性,一般无软组织肿块形成。MRI的T2WI上,肿瘤组织比成纤维性纤维瘤的瘤组织信号高。
(2)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灶呈磨砂玻璃样外观,病变与正常骨分界不清,无软组织肿块形成。病变骨常有弯曲变形。
【治疗原则】
由于此肿瘤术后易复发,但不转移,手术治疗应力求彻底。
【治疗方案】
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范围,选择相应的手术类型,可采用彻底刮除和植骨,刮除不彻底容易复发,刮除应彻底清除病灶内骨嵴,骨面及残腔反复搔刮,应用电刀烧灼、95%乙醇、液氮、石炭酸(苯酚)等物理化学方法灭活,可降低囊内切除的复发率。对病变范围广泛、复发者,可考虑广泛性切除。放疗可用于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患者,但由于剂量较大,往往引起其他并发症。化疗对该肿瘤效果尚不肯定。
图4-23 左桡骨远端成纤维性纤维瘤
A.左前臂MRI冠状脂肪抑制T2WI;B.同一层面T1WI;C.同一层面增强扫描T1WI,左桡骨远端可见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其内信号不均匀,可见散在低信号分布,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预后与随访】
单纯刮除植骨的复发率高达40%。
预后良好,术后需每3个月复查1次X线平片,观察病灶有无复发,骨移植融合情况,并逐渐过渡到每年1次X线平片,必要时复查CT、MRI,观察病灶有无复发,随访至少要3年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