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之所以能发挥抗肿瘤作用,是因为放射线承载着一种特殊能量,称为辐射。辐射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诱发癌变,而对于放疗,辐射成为肿瘤的“杀手”。当一个细胞吸收任何形式的辐射后,射线都可能直接作用于细胞内的重要结构,直接或间接地损伤细胞关键靶DNA。
1.放疗的作用机制
(1)直接损伤:指放射线直接作用于生物大分子,引起DNA分子结构损伤。
(2)间接损伤:指放射线对人体组织内的水发生电离,产生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再和生物大分子发生作用,导致不可逆损伤。两种效应有同等的重要性。
2.放疗后肿瘤细胞的变化 放疗过程中,肿瘤细胞群(瘤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变化,有的癌细胞被杀死;有的仅仅是受了损伤,日后还会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科学家将这些变化归纳为放射治疗的四种情况或称4个“R”(因下列4项名称的第1个英文字母均为R)。
(1)放射损伤的修复:受到致死损伤的细胞将发生死亡,而射线引起的所谓亚致死损伤及潜在致死损伤的细胞,在给予足够时间、能量及营养的情况下,可以得到修复继续存活下来。
(2)氧和再氧合作用:氧在辐射产生自由基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细胞含氧状态对放疗杀伤作用有很大影响。放疗对乏氧细胞杀伤力减弱,对氧合细胞杀伤力明显增强。肿瘤组织常有供血不足及乏氧细胞比率高的问题,部分癌细胞可逃避放射损伤,这是放疗后肿瘤再生长及复发的常见原因之一。放疗中,也有原来乏氧的细胞可能获得再氧合的机会,从而对放疗的敏感性增加。
(3)细胞周期的再分布:癌细胞群的细胞常处于不同的细胞增殖周期中,对射线的敏感性也不一致。最敏感的是M期细胞,G2期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接近M期,S期细胞对射线敏感性最差。对于G1期的细胞来讲,G1早期对射线的敏感性差,但G1晚期则较敏感。放疗敏感细胞被清除会引起癌细胞群中细胞周期的变动(再分布)。
(4)细胞再增殖:放疗后细胞分裂将加快,肿瘤组织生长也比较快。考虑细胞有再增殖作用,放疗需要延长疗程,增加总照射量,才能达到更满意的治疗效果。
了解了上述肿瘤细胞的变化特点,有利于改进放疗技术,提高疗效。
3.射线的性质与肿瘤吸收剂量 既然放疗的作用是通过射线与癌细胞间能量的传递,引起癌细胞结构和细胞活性的改变,甚至杀死癌细胞,因此人们关心肿瘤组织内能量吸收的多少,即肿瘤组织的吸收剂量,这与疗效有关。(肿瘤)组织吸收剂量大小取决于射线的性质。
射线的性质用射线的质和量来描述。①射线的质:表示射线穿透物质的能力,称射线的硬度,用能量表示,如6MV、 12MeV等。②射线的量:表示放射线的强度,用贝可[勒尔](Bq)或居里(Ci)表示。射线的质和量取决于不同放射源(或放疗设备)的选择。
(肿瘤)组织吸收剂量的单位,现在用戈瑞(Gy)表示,过去用拉德(rad)表示,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Gy=100ra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