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引起以侵犯心脏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病理改变为心肌细胞变性、溶解、坏死伴非特异性间质炎症,但缺乏特异性。
【诊断要点】
1.病史与体征 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不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重度乏力、头晕、胸闷和心悸。心尖第1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或第3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等。
2.心电图改变 上述感染后3周内新出现下列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
(1)窦房或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
(2)窦性心动过速、自主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速、多源或成对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
(3)2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降型下移≥0.1mV或ST段抬高或出现异常Q波。
3.心肌损伤指标 病程中血清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CK-MB明显增高。超声心动图示心腔扩大或室壁活动异常和LVEF减低。
4.病原学依据
(1)在急性期从心内膜、心肌、心包中检测出病毒、病毒基因片段或病毒蛋白抗原。
(2)病毒抗体。第2份血清中同型病毒抗体滴度较第1份血清升高4倍(2份血清应相隔2周以上)或1次抗体效价≥1∶640者为阳性,320者为可疑阳性(如以1∶32为基础者则宜以≥256为阳性,128为可疑阳性,按不同实验室标准作决定)。
(3)病毒特异性。IgM≥1∶320为阳性(按各实验室诊断标准)。如同时血中肠道病毒核酸阳性者更支持有近期病毒感染。
对同时具有1、2中的任意1项、3中的任意2项,在排除其他原因心肌疾病后,可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如同时具有4中1项者,可以病原学上确诊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如仅具有4中第2、第3项者,在病原学上只能拟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如仅在病毒感染3周内出现少数期前收缩或轻度T波改变,不宜轻易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急救处理】
1.卧床休息至症状消失,心电图与扩大的心脏恢复正常,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
2.改善心肌营养与代谢
(1)维生素C:1~5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1/d。
(2)能量合剂:三磷腺苷(ATP)20~40mg,辅酶A 50~100U,细胞色素C 15~30mg(皮试)加入10%葡萄糖液250~500ml静脉滴注,1~2/d。泛癸利酮(辅酶Q10)口服20~60mg,3/d。1,6二磷酸果糖(FDP)5g静脉滴注,1~2/d。
(3)极化液:10%葡萄糖液加入氯化钾1.0~1.5g加普通胰岛素8~12U静脉滴注,1/d。
以上药物2或3种,疗程2周。
3.抗病毒治疗。中草药板蓝根等。近年来提出应用干扰素或干扰素诱导药预防和治疗心肌炎。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可用免疫核糖核酸每周皮下注射6mg或胸腺素10mg,1/d肌内注射。
4.肾上腺皮质激素。由于可抑制干扰素的合成,促进病毒繁殖和炎症扩散,一般患者不必应用。但对严重心力衰竭、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重症可用氢化可的松。
5.抗心律失常。
6.抗心力衰竭。洋地黄宜从小剂量开始。有报道ACEI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能减少对心肌损伤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