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

时间:2023-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传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伴有局灶症状与体征的短暂脑血液循环的受阻或中断。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暂,反复发作,但症状和体征在24h内完全恢复为其特点。猝倒发作和短暂性全脑遗忘是椎-基动脉系统TIA的特殊型。弥散MRI常可在TIA发作后见到颅内异常信号,有条件时可做dMRI检查。可应用于对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及经抗血小板治疗,症状仍频繁发作者。

传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伴有局灶症状与体征的短暂脑血液循环的受阻或中断。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暂,反复发作,但症状和体征在24h内完全恢复为其特点。最近美国发表的卒中预防指南提出的TIA定义为:“脑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短暂性发作,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1h,并且无脑梗死的证据”。新的定义是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介入治疗学、血管超声学及临床经验的积累,对TIA认识的提高。TIA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诊断要点】

1.突然发生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症状与体征,不出现全脑症状及意识障碍。

(1)颈内动脉系统TIAs: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系统)主要包括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系统TIAs多表现为单侧(同侧)视觉或大脑半球症状:短暂性同侧单眼一过性黑矇(一个眼睛突然视物模糊或失明,几秒钟内达到高峰,几分钟内恢复,系同侧颈内动脉的分支——眼动脉缺血);一侧面部或肢体的无力或麻木,可以出现失语和认知及行为功能改变。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s: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系统)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后循环缺血系指椎-基底动脉系统TIAs和梗死。现认识后循环缺血的主要机制并不是早期所认为的原位血栓形成,而是栓塞。椎-基底动脉系统TIAs一般表现眩晕、复视、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共济失调、交叉性运动或感觉障碍、偏盲或双侧视力丧失。猝倒发作和短暂性全脑遗忘是椎-基动脉系统TIA的特殊型。

2.持续时间短,一般多在数分钟至1h内,恢复完全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3.应与小灶脑出血、偏头痛、局限性癫、梅尼埃综合征等相鉴别。

4.凡临床诊断为TIA发作者,应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1)常规CT检查:以除外脑出血和占位性病变。头颅CT对TIA发作无诊断意义。

(2)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可以准确地对急性卒中做出定位并可对堵塞血管作出正确判断。MRI的弥散成像和灌注成像技术可以更早发现脑组织的可逆性缺血和血管再灌注的状况。弥散MRI常可在TIA发作后见到颅内异常信号,有条件时可做dMRI检查。

(3)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根据颅内血管的血流速度、流向可测得各大血管的狭窄情况,同时根据血流检查过程中的异常信号流,监测有否栓子脱落以及栓子多少等。

(4)超声检查:对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的颅外段检查有助于发现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和狭窄程度。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明确栓子是否来自心脏。

【急救处理】

1.抗血小板药物

(1)阿司匹林:75~150mg/d,常用剂量为100mg/d。为减少胃肠反应而用肠溶片,疗效肯定,为一线用药。

(2)氯比格雷(波立维):对有阿司匹林抵抗或有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或合并多种危险因素者可应用之,疗效亦好。75mg/d。

2.抗凝治疗 不作常规治疗。

(1)华法林:适用于有心房纤颤又有TIA发作者。2.5mg/d,定期检测PT、KPTT,并控制INR在2.0~2.5。[INR=PTRISI=(患者PT时间/正常PT时间)ISI]。

(2)低分子肝素那曲肝素钙0.4ml,2/d,腹部皮下注射,10d为1个疗程。可应用于对非瓣膜性心房纤颤及经抗血小板治疗,症状仍频繁发作者。

3.病因治疗 如颈内动脉斑块、内膜增厚或颅内动脉狭窄者应用辛伐他汀(舒降之)20mg/d。

4.改善循环药物 可选用银杏叶制剂、川芎嗪、脉络宁、血栓通等,还有丁苯酞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