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要点】
1.多见于夏秋季,有进食被污染食物史,同食者短期内集体发病。
2.潜伏期短、常于进食后数小时发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为水样便。先吐后泻为其特点。上腹及中上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重者可有发热、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
3.被污染食物、呕吐物及大便可查出相同细菌。
4.须与菌痢、霍乱、病毒性肠炎等鉴别。
5.肉毒杆菌中毒,于进食罐头、腊肉等食品后12h至数日出现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如软弱无力、头晕、视物模糊、眼肌瘫痪,吞咽、发音、抬头困难,共济失调,重者呼吸困难。患者神志清楚,胃肠道症状不明显。
【急救处理】
1.卧床休息、床边隔离,可给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早期可洗胃治疗。
2.对症治疗
(1)腹痛可给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或山莨菪碱10mg肌内注射。
(2)呕吐可给甲氧氯普胺(灭吐灵)10mg肌内注射。
(3)发热者可给解热药物。
(4)一般患者给肠黏膜保护药:十六角蒙脱石(思密达)1袋(3g),2或3/d,整肠生0.5g,3/d。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1)轻中度失水:可口服补液。WHO推荐配方(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加水1 000ml),米汤加盐(米汤500ml、盐1.75g)或糖盐水(开水500ml、糖10g、盐1.75g)。
(2)中毒症状重或重度脱水:静脉输入生理盐水及糖盐水,注意补钾。
(3)有酸中毒:适当补给5%碳酸氢钠。
4.纠正休克:可给右旋糖酐-40,酌情加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
5.抗菌治疗:根据不同病原菌选用不同抗菌药物。
(1)黄连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口服。
(2)重症用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6.肉毒杆菌中毒治疗
(1)立即用1∶5 000高锰酸钾洗胃,洗胃后注入50%硫酸镁60ml导泻,同时予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以稀释毒素加速排泻。
(2)及早使用三联抗毒素(A、B、E型)5万~10万U,静脉注射及肌内注射各半量,必要时6h后可重复(先做皮试)。
(3)青霉素治疗。减少肠内肉毒杆菌数量。
(4)保持呼吸道通畅,肺部感染者可选用有关抗菌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