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多发生在年轻人,但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急性阑尾炎分别表现为: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或阑尾穿孔。穿孔后引起限局性或弥漫性腹膜炎或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把握正确诊断及时处理非常重要。
【诊断要点】
1.转移性右下腹痛(70%~80%) 为本病腹痛特点。一般开始是不严重的上腹部或脐周突然发生持续性疼痛,可阵发加重,1~12h后转为右下腹固定部位的疼痛。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或钝痛,持续性剧痛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腹痛部位不典型应考虑阑尾解剖部位异常,如腹痛转移至右下腹低位、耻骨上应考虑盆腔内阑尾炎;腹痛在右下腹高位并靠外侧或腰背部疼痛,应考虑阑尾在盲肠后或腹膜外;腹痛部位亦可因阑尾位置异常发生在右肝下、脾下、左腹等部位。老年人腹痛等症状不如年轻人明显。
2.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为仅次于腹痛的常见症状,部分患者有腹泻或便秘。盆腔位阑尾炎或阑尾坏疽穿孔可因直肠周围炎而排便次数增多。
3.右下腹固定性压痛或伴有腹膜刺激征 相当于阑尾所在部位限局性固定压痛点是最主要的诊断依据,一般在右下腹麦氏点附近。如有肌紧张和反跳痛是有腹膜炎的表现。
4.先腹痛后伴发热 白细胞总数1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80%以上。单纯性阑尾炎早期体温正常,随炎症发展可有低热,体温多在37~38℃,白细胞总数在12 ×109/L左右,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而化脓坏疽性阑尾炎体温多在38~39℃,白细胞总数在(15~20)×109/L,中性粒细胞在90%以上。少数人白细胞总数和分类正常,诊断更应依据临床表现,老年人阑尾炎体温和白细胞可正常。
5.其他检查
(1)结肠充气试验:也称Rovsing征。先以一手压住左下腹降结肠区,再用另一手反复按压其上端,患者诉右下腹痛为阳性,有诊断价值。
(2)腰大肌试验:阳性者表示发炎阑尾位于盲肠后方。闭孔肌试验阳性较少见,表示发炎的阑尾靠近内收肌。
(3)直肠指诊:直肠右侧壁有触痛,提示发炎的阑尾在盆腔内。
(4)B超检查:阑尾周围脓肿可探及炎症包块及液体回声区。
(5)妇科检查:对女性患者须除外妇科疾病。
【急救处理】 治疗原则:如无手术禁忌证,原则上都应及早行阑尾切除术。
1.非手术治疗 仅适于已发病3~4d,右下腹已有局限性包块且炎症无扩大趋势者;或诊断不肯定者。
采用非手术疗法主要是肌内注射或静脉输注抗生素,目前多主张应用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加抗厌氧菌抗生素。病情严重者可选用新型广谱抗生素,如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同时给予甲硝唑注射液1~2g/d。非手术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若病情加重应及时手术。
2.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无效者。
对固定的包块经非手术治疗后,包块逐渐增大,感染症状加重或已有脓肿形成则应手术。对阑尾周围脓肿,手术的目的是引流脓液,但亦可能出现肠瘘。待引流伤口完全愈合2~3个月后再行手术切除阑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