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有如下建议。
(1)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
(2)减轻体重。体重指数(BMI)保持在20~24。
(3)膳食限盐。高血压病人每天摄入盐<6克。
(4)膳食平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每天增加1份水果和蔬菜,可使脑血管病的危险性降低6%。高血压病人摄入蔬菜400~500克/天、水果100克/天,肉类50~100克,鱼虾50克,蛋类每周3~4个,奶类250克/天,食油20~25克/天,少食糖和甜食。
(5)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如运动后感觉良好,且保持理想的体重,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是合适的。
(6)保持乐观心态,适当参加社会活动。提倡选择适合个人的体育、绘画等文化活动,增加老年人社交机会。
(7)戒烟、限酒。劝吸烟者戒烟,不吸烟的人避免被动吸烟。
(8)血压管理。主动关心自己的血压,35岁以上的人群每年测量血压至少一次,高血压病人经常测量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保持血压平稳;高血压病病人,在病人可耐受的情况下,最好能将血压降至<140/90mmHg。
(9)心脏病。成年人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10)糖尿病。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病人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不满意,应使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血糖的控制目标是:空腹血糖理想值4.4~6.0毫摩/升,良好≤7.0毫摩/升;非空腹血糖理想值4.4~8.0毫摩/升,良好≤10.0毫摩/升;血压的控制目标是<130/80mmHg。
(11)血脂的控制。应定期复查血脂,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应用他汀类药物如立普妥。对于血脂不高的脑血管病高危人群,也要服用调脂药,目的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脑梗死再发。
(12)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缺血性脑血管病后,早期应用阿司匹林能够显著降低再发的风险,因此,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预防用药的剂量为50~100毫克/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