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与原则
(一)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目前,社区卫生信息系统(HIS)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但HIS的应用基本上还处在“费用管理”的水平。如果把“费用管理”的HIS视为第一代产品,则第二代产品的HIS应该是社区卫生中患者“医疗信息的管理”,其标志是电子病历的实现。现在第二代产品已经有应用,电子病历正在形成。现在的HIS都是信息孤岛,患者信息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社区卫生对HIS的投入只能服务于社区卫生本身,基本上不能服务于社会。实现了个人“健康信息的管理”,就意味着信息已经归个人所有而不再专属于一个社区卫生。
HIS的第三代产品是个人“健康信息的管理”,包括在社区卫生发生的医疗信息和在社区发生的保健信息。如妊娠的信息、出生的信息、妇幼保健的信息、计划免疫的信息、就诊的诊断信息等。项目的目的就是建设第三代的医疗保健信息管理产品并应用于医疗服务。实现个人“健康信息的管理”,只要患者同意,所有相关的信息都可以在患者就诊时共享,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和时效性。实现个人“健康信息的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促进社区医疗保健信息化的进程,提高社区卫生HIS的应用水平,促进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向实现电子病历方向的发展。
基于整个社区卫生内部管理的需要,基于医疗保险的需要,基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社区卫生信息化已经是社区卫生、社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实现了个人“健康信息的管理”,可方便患者的卫生健康需求,可有利于综合利用社区卫生内各种卫生资源,可使社区卫生对社区的监督更加透明。因此,在现有的基础上推进健康信息管理是发展趋势所决定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将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需求。通过此系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全面掌握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变化规律;全面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各项基本信息和发展状况,为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实时信息,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原则——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1.先进性、标准化
在保障系统的技术先进性的同时,注意考虑系统对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的适应性。
2.扩展性、开放性
在系统架构和功能上必须具备很好的扩展性和开放性,最大可能的支持各种政务、业务管理系统的信息交换需求。具有平滑升级的能力,易于扩展,以适应将来工程规模拓展的需要。
3.安全性
遵循国家有关电子政务建设的有关规范和精神,确保系统、数据、访问等各个方面的安全。
4.易用性和可维护性
系统的易用性是保障系统尽快部署和发挥效益的重要因素,系统在管理维护方面应该简单方便,有效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控制系统运行成本。
5.可靠性和稳定性
系统方案设计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关键设备关键部件应有冗余配置,提供各种故障的快速恢复机制。
二、信息化建设内容与目标
初步建立符合HL7标准的区域性健康信息系统,实现社区卫生区域内个人保健、医疗等健康信息的共享和流动。
(一)社区卫生服务业务系统主要内容
1.疾病控制管理系统。
2.基本医疗管理系统。
3.妇幼保健管理系统:妇女保健、儿童保健。
4.康复管理系统。
5.健康教育管理系统。
6.计划生育管理系统。
7.社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
8.查询分析系统。
9.绩效考核。
10.工作效果评估。
11.外部接口:双向转诊、药品配送管理、CDC等其他外部接口。
(二)社区卫生业务模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公共卫生的前哨点,社区需要与CDC、卫监所、妇幼保健院以及卫生行政部门进行业务往来,各部门都需要从社区收集数据,各部门然后根据社区提供的数据进行业务分析和工作指导。社区与医院之间双向转诊以及社区与医保、民政低保之间也需要进行信息交互。
在社区卫生服务数据大集中的业务模式下,所有这些信息交互都需要从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中心集中存储这些数据,并且这些数据为公众、患者、医师、护士、各级管理者提供信息服务和分析支持。整个系统业务模式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框架如下,见图15-1、15-2,表15-1。
(三)信息系统二期建设
1.患者自助挂号系统
对于以往在医院有过就诊记录的患者,下次就诊可以通过自助挂号机自己选择科室、医师进行挂号操作,减少排队等待时间。目前只考虑针对医保患者,对于自费和其他患者等医院有条件发放就诊卡或就诊条形码后再实施,但系统在设计中是支持的。患者在自助挂号机前通过扫描医保本上的条形码,调出患者的基本信息,核对后选择需要就诊科室,系统自动显示出科室内所有出诊医生的基本情况及简要介绍,选择后机器自动打印出一张挂号条,患者可凭条就医。挂号费用在患者第一次交费时自动收取。
2.双屏显示与发音系统
通过显卡的选择和设置,让机器支持两个显示器分屏显示不同的内容,一部分是操作员的操作界面,另一部分为向患者展示部分,其中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费用信息、找还金额等需要的信息,以便患者自我核对,一目了然,减少差错发生的可能性。在显示的同时系统还支持语音发声功能。目前本系统先考虑在收费处使用。
表15-1 具体功能列表
(续 表)
(续 表)
(续 表)
3.发药条码化管理系统
当前各药品厂商对所生产的药品品种都赋予惟一的条形码号标志,合理利用此标识建立发药、配液条形码化防差错系统。基本流程如下:
(1)在系统入库的时候,通过条形码扫描记录下本次入库药品品种的条形码标号。
(2)药房发药时操作员通过扫描条形码来进行减库存操作,如果药品条形码和医师开的药品出现差错,系统自动报警,同时禁止下步操作,这样能进一步避免因为药品发放环节导致的错误。
(3)在注射室和输液室,护士配液过程中,也要通过扫描液体包装的条形码进行治疗确认工作,一旦发生错误,系统自动报警。
4.合理用药系统
合理用药系统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标准,配以权威的药物知识库,对医院的用药进行全面的审查,实现对药物的剂量、禁用、慎用、配伍禁忌、相互作用、对患者生理病理等状况和对放疗、化疗、手术等特殊治疗期的合理用药审查,以达到合理输液、合理用药、保护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减少和避免医疗事故。在医师开具处方的同时及时对处方内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提示,对科室、医生、处方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用法用量监测、体外配伍禁忌监测、药物禁忌监测、相互作用监测、重复用药监测。系统的数据来源于法定、标准、公认、稳定的数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标准说明书(SFDA)”《新编药物学》《318配伍禁忌表》等。同时,医院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定义数据(说明书-文献-书籍)的自主维护。
5.个人数字助理(PDA)健康档案信息采集系统
实现目的是建档人员可以通过个人数字助理(PDA)实现在居民家中进行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和更新,回到医院后及时把信息同步输入到居民健康档案中心数据库。包括主要功能模块:新建个人档案;新建家庭档案;修改个人档案;修改家庭档案;个人主要健康问题;家庭主要健康问题;老年人活动能力评估;基本字典维护;数据上传下载模块。
6.慢性病评价系统
通过对大量的随访数据进行加工与提取,生成面对个人和群体的慢性病发展趋势、控制效果图,以便医院随时掌握、监测和应对辖区居民的健康情况,对干预结果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估。具体模块包括:个人管理效果评估部分;人群分类;膳食评估;身体活动评估;生物指标评估;单病种(慢性病)管理评估;群体信息分析部分:人群特征分析;生物危险因素分布和均值统计;行为危险因素分布统计;群体管理指标统计。
7.院内办公自动化系统(OA)
(1)日常公文处理:可以对相关批复、请示等公文进行院领导审批,可以指定此类公文的负责人进行审批、答复。
(2)院内公告交流:可发布全院性通知,也可只发布给某一具体部门的通知。可进行时效性的全院短信通知,可以对单一部门和某一具体人进行短信通知。员工内部可以邮件通信。
(3)院内日常工作:可以进行会议管理、值班记录管理。管理单位的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内部实用的纸张耗材,管理院办的印章使用情况。
三、信息化工作管理与维护
针对社区医疗信息化的系统实施建议实行领导小组负责制。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提供全面的指导。一方面,它可以协调各方关系,调动各方力量;另一方面,它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供咨询以帮助解决,对所有实施步骤进行严格的审定,从技术上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从组织和管理上保证整个项目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
医院中项目组成员,主要职责是协助项目小组完成数据准备工作,提供系统需求等辅助性工作,组织网络安装,提供培训环境,组织培训,以保证项目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
(一)对系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医院开始使用系统后,为了让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更加详细地指导和管理系统使用者,应由开发商进行如下培训:
1.介绍整个系统的结构、运行原理、系统的主要设置等内容。
2.掌握各硬件设备的主要特征,培养对设备的灵活使用及维护能力。
3.系统各模块的主要使用方法介绍及主要的参数配置。
4.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执行科学的维护计划管理制度
1.维护工作步骤
诊断故障并提交故障诊断报告;制定系统维护和故障恢复的实施计划;管理、监督维护计划的实施;确认维护工作完成并提交维护报告(紧急情况下,以排除故障、满足用户需要为首要任务,可以进行紧急处理,但事后要补充相应文档与记录)。
2.各步骤工作内容
(1)诊断故障并提交故障诊断报告:根据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系统故障或其他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故障诊断,并提出故障诊断报告。故障诊断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故障现场情况记录、故障的级别和紧急处理过程记录等。
(2)制定系统维护和故障恢复的实施计划:根据提交的故障诊断报告,制定系统维护和故障恢复的实施计划。按照制定的计划实施系统维护工作。
(3)管理、监督维护计划的实施:组成系统维护工程管理和监督工作组,全面负责管理和监督系统维护工作实施过程(应包含用户方与项目承包商双方)。并根据系统维护实施的各个阶段提交维护工作报告。
(4)确认维护工作完成并提交维护报告:在系统维护工作完成后,由系统维护人员提交系统维护工作报告,由用户方项目组的技术人员对系统维护情况进行测试并予以确认。
(5)提交成果:每次系统维护工作完成后,都应提交如下的报告、记录、文档等资料,包括故障诊断报告;系统维护和故障恢复的实施计划;维护工作阶段报告;系统维护工作报告。
(6)验收:根据故障诊断报告、系统维护和故障恢复的实施计划、维护工作阶段报告和系统维护工作报告,与用户方项目组的技术人员一起讨论确定系统维护验收测试计划。并依此对系统进行测试验收,并提交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