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heuralgia)是指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未明,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
(一)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症状。
①女性多于男性,成年人多见。
②疼痛常局限于三叉神经一或两支分布区,以上颌支和下颌支最多见。
③疼痛为剧烈电击样、针刺样或撕裂样疼痛,持续数秒或1~2min,突发突止,间歇期可完全正常。
④“扳机点”或“触发点”:轻触口角、鼻翼、颊部等敏感区可诱发疼痛。
⑤“痛性抽搐”:严重病例可因疼痛出现面肌反射性抽搐。
⑥病程呈周期性,很少自愈。
(2)体征: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体征。
2.辅助检查 头颅MRI可见纡曲受压的三叉神经。
3.鉴别诊断
(1)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合并其他脑神经损害症状。多见于多发性硬化、原发性或转移性颅底肿瘤等。
(2)牙痛:牙痛常局限于牙龈部。X线检查可发现龋齿等。
(3)舌咽神经痛:常见于年轻妇女,较少见。局限于扁桃体、舌根、咽等舌咽神经分布区,疼痛程度类似三叉神经痛。
(4)蝶腭神经痛:是一种较少见的面部神经痛,分布于鼻根后方、颧部、上颌、上腭及牙龈部,呈烧灼样或钻样疼痛。
(5)鼻窦炎:为局部持续性钝痛,可有局部压痛、发热、流脓涕、白细胞增高等炎症表现,鼻腔检查及X线摄片可确诊。
(6)非典型面痛:发生于抑郁症或人格障碍的病人,疼痛部位模糊不定,情绪变化常可加重疼痛。
(7)颞颌关节病:主要为咀嚼时疼痛,局部有压痛。
(二)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70%~80%有效。初始剂量为0.1g,2次/d,每日增加0.1g,最大剂量不超过1.0g/d。疼痛停止后可逐渐减量,有效维持量一般为0.6~0.8g/d。
(2)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在卡马西平无效时可考虑此药。0.1g,3次/d。
(3)氯硝西泮(clonazepam):上述两药无效时可试用,6~8mg/d口服。
2.封闭治疗 服药无效者可试行无水乙醇或甘油封闭三叉神经分支或半月神经节。
3.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电凝疗法 X线监视或CT引导向下将射频针经皮刺入三叉神经节处,针头温度可达65~75℃,维持1min。
4.手术治疗 首选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止痛效果确切。近年来推崇行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