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亦称Wilson病(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铜代谢异常而导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表现为逐渐进展的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肝硬化、肾功异常及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 ring,K-F环)。
(一)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4-50岁,青少年期起病多见。多缓慢起病,首发症状可为肝脏、神经症状,亦可为急性溶血性贫血、出血、关节病变、肾损害及精神障碍,如未经治疗最终均会出现肝脏和神经损害症状。少数可由于外伤或其他原因而呈急性起病。
(1)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①锥体外系病症,肌张力降低,运动增多,如舞蹈病、手足徐动及怪异表情,亦可以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②进行性智力减退、情感、行为、性格异常。③晚期可有器质性精神病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锥体束征,下丘脑损害产生肥胖、高热及血压升高,少数患者可有癫性发作。症状常缓慢进展,亦有迅速进展者。
(2)肝脏症状:约80%患者发生,大多数表现为非特异性慢性肝病病征,如乏力、肝区疼痛、黄疸、腹水、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肝性昏迷等。部分患者发生慢性活动性肝炎,少数患者出现无症状性肝、脾大及肝功持续进行性异常。肝损害还可导致内分泌紊乱,出现青春期延迟、月经不调或男性乳房发育等。极少数患者以急性肝坏死和急性溶血性贫血起病,并多于短期内死亡。
(3)眼部损害:角膜K-F环是本病最多见最重要的体征,少数患者还出现晶状体浑浊等其他眼部损害。
(4)其他:大部分患者有皮肤色素沉着,肾小管重吸收障碍,出现肾性糖尿、高钙尿、蛋白尿等,少数患者出现肾小管性酸中毒。可发生骨质疏松、骨和软骨变性等。
2.辅助检查
(1)血清铜蓝蛋白(CP)测定:患者铜蓝蛋白显著降低,甚至为零。正常值为0.25~0.40g/L。
(2)人体微量铜测定
①血清铜:正常人血清铜为14.7~20.5mol/L,90%患者血清铜降低。
②尿铜:未经治疗时患者24h尿铜含量增高数倍至数十倍(正常人少于50g/24h),尿铜量正常或稍高的可疑患者,可采用青霉胺负荷试验。口服青霉胺后患者比正常人尿铜增高更显著,为本病的一种辅助诊断方法。
③肝铜量:肝穿刺肝铜量测定是诊断WD的最重要指标,被认为是金标准之一。绝大多数患者肝铜含量在250μ/g干重以上(正常50μ/g干重)。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3)肝、肾功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以肾功能损害为主者可出现血尿素氮、肌酐增高及蛋白尿等。
(4)骨关节X线检查:无论有否临床症状,约96%患者有骨关节X线异常。最常见受损部位在双腕关节以下,主要表现骨质疏松、骨软化骨、自发性骨折、关节及关节周围炎等。
(5)头颅CT及MRI:最多见征象是脑萎缩、基底节区低密度灶,特征性征象是双侧豆状核区低密度灶。
(6)离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经高浓度铜培养液传代孵育的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其胞浆内铜/蛋白比值远高于杂合子及正常人。
(7)基因诊断:因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和突变方式复杂,尚不能取代常规筛查手段。
3.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主要根据:①肝病史或肝病征/锥体外系病征;②血清CP显著降低和(或)肝铜升高;③角膜K-F环;④阳性家族史。具备①②③或①②④可确诊;符合①③④很可能为典型WD;符合②③④很可能为症状前WD;如符合①②③④中的2条则可能是WD。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鉴别从肝脏及神经系统两个方面考虑,须重点鉴别的疾病有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舞蹈病,扭转痉挛,帕金森病和精神障碍等。
(二)治疗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低铜饮食、减少铜的吸收和增加铜的排出,尽早治疗。
1.低铜饮食 应尽量避免食用含铜多的食物,如坚果类、玉米、香菇、贝类和蜜糖、各种动物肝脏和血等。此外,高氨基酸、高蛋白饮食能促进铜的排泄。
2.药物治疗 包括驱铜药物及阻止肠道对铜吸收和促进排铜的药物。
(1)D-青霉胺:是治疗WD的首选药物,药理作用主要为增加铜的排出,消除铜在游离状态下的毒性。成人每日1~1.5g,儿童每日20mg/kg,分3次口服,终身服用。有时数月方起效,可据血清铜代谢指标及裂隙灯检查K-F环观察疗效。患者首次使用应做青霉素皮试,阴性才能使用。少数患者可发生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
(2)锌剂:通过竞争机制抑制铜在肠道吸收,致使粪铜排泄增多。常用为硫酸锌、葡萄糖酸锌等,以锌元素计算,每日给予锌元素50~150mg,分3~4次口服。副作用轻,主要为消化道症状。
(3)三乙基四胺:疗效和药理作用与D-青霉胺基本相同。成人用量为1.2g/d。本药副作用小,但价格昂贵。
(4)二巯基丁二酸钠:是含有双巯基的低毒高效重金属络合剂,促进铜从尿液排出。溶于10%葡萄糖液40ml中缓慢静注,每次1g,每日1~2次,5~7d为一疗程,可间断数个疗程。副作用较轻,牙龈出血和鼻出血较多。
(5)其他:如二巯基丙醇、二巯丙磺酸、依地酸钙钠也可用于本病治疗,目前应用较少。
3.对症治疗 肌强直及震颤者可用金刚烷胺和(或)苯海索,症状较重者可用复方左旋多巴;控制精神症状及抑郁症状;患者均需护肝治疗。
4.手术治疗 包括脾切除和肝移植。对严重脾功能亢进患者,应行脾切除术,各种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可考虑肝移植。
(三)预后
发生急性肝坏死和急性溶血性贫血者预后不良,多于短期内死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