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压力
1.常规压力测定 通常采用测压管进行颅压测定,腰椎穿刺成功后接上测压管,嘱患者慢慢将腿伸直并充分放松,脑脊液在压力管中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而不再继续上升,此时的压力即为初压。放出一定量的脑脊液后再测的压力为终压。侧卧位的正常压力一般成人为80~180mmH2O,>200mmH2O提示颅内压增高,<80mmH2O提示颅内压降低。压力增高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外伤、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静脉窦血栓形成、良性颅内压增高等。压力降低主要见于低颅压、脱水、休克、脊髓蛛网膜下腔梗阻和CSF漏等。
2.压颈试验(Queckenstedt test)和压腹试验 压颈试验前应先作压腹试验,用手掌深压患者腹部,CSF压力迅速上升,解除压迫后压力迅速下降,说明穿刺针头确实在椎管内如穿刺针不通畅或不在蛛网膜下腔,压腹试验CSF压力不升。压颈试验有指压法和压力计法,前者是用手指压迫颈静脉然后迅速放松,观察其压力的变化。压力计法是将血压计气带轻缚于病人的颈部,测定初压后,可迅速充气至20mmHg、40mmHg和60mmHg,记录CSF压力变化直至压力不再上升为止,然后迅速放气,记录CSF压力至不再下降为止。正常情况下压颈后CSF压力迅速上升100~200 mmH2O以上,解除压颈后,压力迅速下降至初压水平。如在穿刺部位以上有椎管梗阻,压颈时压力不上升(完全梗阻),或上升、下降缓慢(部分梗阻),称为压颈试验阳性。单侧压颈试验CSF压力不上升提示同侧静脉窦(乙状窦、横窦)受阻。有颅内压升高或怀疑后颅窝肿瘤者,禁行压颈试验,以免发生脑疝。
(二)常规检查
1.性状 正常CSF无色透明。如CSF为血性或粉红色,可用三管试验法加以鉴别,连续用三管接取CSF,如前后各管为均匀一致的血色提示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前后各管的颜色依次变淡可能为穿刺损伤出血。如血性CSF离心后上清颜色变为无色,可能为新鲜出血或副损伤,如为黄色提示为陈旧性出血。CSF呈云雾状,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细胞数增多所致,见于各种化脓性脑膜炎,严重者可呈米汤样;CSF放置后有纤维蛋白膜形成,见于结核性脑膜炎,此现象称为蛛网膜样凝固(cobweb-like coagulation)。CSF蛋白含量过高时,外观呈黄色,离体后不久自动凝固,称为弗洛因综合征(Froin syndrome),常见于椎管梗阻。
2.细胞数 正常CSF白细胞数为0~5个/mm3,主要为单个核细胞,约70%为淋巴细胞。白细胞增多见于脑脊髓膜和脑实质的炎性病变。10~15个/mm3为轻度增高,50~100个/mm3为中度增高,>200个/mm3为显著增高。
3.Pandy试验(Pandy test) 为CSF蛋白定性试验。利用CSF中球蛋白能与饱和石炭酸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盐的原理,球蛋白含量越高反应越明显,通常作为蛋白定性的参考试验,可出现假阳性反应。
(三)生化检查
1.蛋白质 正常人腰穿取的CSF蛋白质含量为0.15~0.45g/L,脑池液为0.1~0.25g/L,脑室液为0.05~0.15g/L。CSF蛋白明显增高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肿瘤、脑出血、脊髓压迫症、吉兰-巴雷综合征、听神经瘤、糖尿病性神经根神经病、黏液性水肿和全身性感染等,其中尤以脊髓压迫症椎管阻塞时增高显著。CSF蛋白降低见于腰穿或硬膜损伤引起CSF丢失、身体极度虚弱和营养不良者。
2.糖 CSF糖含量取决于血糖的水平,正常成人CSF糖含量为血糖的1/2~2/3,正常值为2.5~4.4mmol/L(45~60mg/ dl),<2.25mmol/L为异常。糖含量明显降低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轻至中度降低见于结核性或真菌性脑膜炎(特别是隐球菌性脑膜炎)以及脑膜癌病。糖含量增高见于糖尿病。
3.氯化物 正常CSF含氯化物120~130mmol/L(700~750mg/dl),较血氯水平为高,为血中之1.2~1.3倍。氯化物含量降低常见于结核性、细菌性、真菌性脑膜炎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电解质紊乱患者,尤以结核性脑膜炎最为明显。高氯血症其含量可增高。
(四)特殊检查
1.细胞学检查 通常采用玻片离心法。取1~2ml脑脊液,经细胞离心沉淀仪使细胞沉淀在带滤纸孔的玻片上,干燥后以Wright-Giemsa(瑞-姬)染色镜检。还可根据需要进行有关的特殊染色,为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病因诊断提供客观依据。镜下可进行细胞分类和发现肿瘤细胞、细菌和真菌等。CSF化脓性感染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感染可见淋巴细胞增多;结核性脑膜炎呈混合性细胞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蛛网膜下腔出血呈无菌性炎性反应和红细胞引起的单核吞噬细胞反应,4~5d后出现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后者在出血后数周甚至数月仍可能查到。CSF中发现肿瘤细胞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转移瘤有确定诊断价值。因此,细胞学检查对于脑膜癌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免疫球蛋白(Ig) 正常CSF-Ig含量极少,IgG平均为10~40mg/L,IgA为1~6mg/L,IgM含量极微。CSF-Ig增高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炎性反应(细菌、病毒、螺旋体及真菌等感染)、多发性硬化、其他原因所致的脱髓鞘病变和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等。结核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时IgG和IgA均上升,前者更明显,结核性脑膜炎时IgM也升高。乙型脑炎急性期IgG基本正常,恢复期IgG、IgA、IgM均轻度增高。CSF-IgG指数及中枢神经系统24hIgG合成率的测定,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自身合成免疫球蛋白的标志,是多发性硬化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
3.寡克隆区带(oligoclonal bands,OB) 一般临床上检测的是IgG OB,是用琼脂凝胶电泳检测CSF-γ球蛋白区出现的特异性条带,这些区带仅存在于CSF而血清中缺如,代表中枢神经系统内自身合成IgG。OB是诊断多发性硬化的重要辅助指标。但OB阳性并非多发性硬化的特异性改变,也可见于其他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神经梅毒、SSPE、风疹性脑炎及GBS等,偶见于脑肿瘤及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症等。
4.酶学检查 正常CSF中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磷酸激酶(CK)明显低于血清中含量。LDH及同工酶增高见于细菌性脑膜炎和癌性脑膜炎;转氨酶增高多因脑缺氧、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所致,可见于CNS炎症、脑外伤、CNS变性病、脑肿瘤、CNS转移癌、脑血管病、中毒性脑病和癫等。
5.病原学检查 腰椎穿刺CSF检查是诊断CNS感染最重要的检查手段,病原学检查可以确定CNS感染的类型。
(1)病毒学检测:通常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查病毒抗体,例如,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风疹病毒R(rubella virus,RV)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等。如CSF HSV IgM型抗体阳性,或血与脑脊液HSV IgG抗体滴度比值小于40,或者双份脑脊液HSV IgG抗体滴度比值大于4倍,符合上述三种情况之一均提示中枢神经系统近期感染HSV。
(2)新型隐球菌检测:临床常用CSF墨汁染色法鉴定,阳性提示新型隐球菌感染,墨汁染色虽然特异性高,但敏感性不够高,常需多次检查才有阳性结果;新型隐球菌感染的免疫学检查包括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抗原的测定,特异性抗体检测一般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可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该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
(3)结核杆菌检测:CSF涂片和结核杆菌培养是CNS结核感染的常规检查方法。涂片抗酸染色简便,但敏感性较差。CSF结核杆菌培养是诊断结核感染的金标准,但阳性率低,检查周期长(4~8周)。针对CSF结核杆菌的分子生物学检查如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可提高结核菌阳性检出率。
(4)寄生虫抗体检测:脑脊液囊虫特异性抗体检测、血吸虫特异抗体检测对于脑囊虫病、血吸虫病有重要诊断价值。
(5)其他细菌学检查:CSF细菌培养结合药敏试验不仅能准确地诊断细菌感染类型,而且可以指导抗生素的选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