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抗(IR)是指整体、器官或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反应性降低,其发生机制十分复杂。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肌细胞、肝细胞和脂肪细胞,故胰岛素抵抗发生的部位也在这些靶细胞,也可在其他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当机体出现IR时,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利用减少,同时不能有效抑制肝糖原分解输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最终出现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包括胰岛素受体前、受体及受体后改变,其中胰岛素受体后抵抗具有重要意义。胰岛素刺激的受体、IRS-1酪氨酸磷酸化及PI-3K活性即经典的胰岛素-胰岛素受体——IRS-1-PI-3K途径对胰岛素信号转导十分重要,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其重要机制为PI-3K致葡萄糖运转减少,此外,葡萄糖运转尚需要其他不依赖PI-3K途径的激活,如依赖胰岛素的Cb1(一种原癌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和(或)接头蛋白(CAP)/Cb1复合物的区室化即可能为与PI-3K通路平行的第二通路。实验证明,阻断第二通路能完全抑制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及Glut-4转位。
肌糖原合成减少是2型糖尿病骨骼肌IR的关键环节,胰岛素刺激的肌糖原合成量受两个因素控制,包括肌葡萄糖转运及己糖激酶Ⅱ活性,前者可能更加重要,若二者存在缺陷均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
抵抗素(resisti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仅在脂肪细胞表达,其血清水平在遗传性和膳食诱发的肥胖者中均显著升高,用免疫中和法中和抵抗素后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血糖及胰岛素作用均得到改善,反之,给正常小鼠抵抗素可减低糖耐量及胰岛素的作用。此外,脂肪细胞还分泌类抵抗素分子(resistin-like molecules,RELMs),成为联系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激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