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炎及其相关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向来是风湿免疫疾病诊治中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对血管炎的临床和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药物与血管炎的发生有关。国内关于药源性血管炎(drug-induced vasculitis,DIV)的报道还不多,近年随着对以丙硫氧嘧啶为代表的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导致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小血管炎的报道,国内对DIV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临床表现】 发热、关节痛、皮疹等。
【致病机制】 与原发性血管炎不同,药物引起的继发性血管炎可识别多种抗原成分,如在原发性小血管炎中相当少见的人白细胞弹力蛋白酶(HLE)、乳铁蛋白(LF)、组织蛋白酶G(CG)和天青素(AZU)等靶抗原均可见于药物相关血管炎,其ANCA为多克隆B细胞活化所致。
【致病药物】 可能引起药源性ANCA阳性血管炎的药物几乎包括所有药物种类。随着近年药物开发速度的加快、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机制的健全和对血管炎认识的提高。在各期新药临床对照试验和药物上市后的扩大应用中,药物相关性血管炎的报道不断增多。尤其是发展较快的抗生素及各类生物制剂,如近年才应用于临床的肿瘤坏死因子拮抗药,就已有皮肤血管炎和肾脏损害的报道。
1.抗生素 氯霉素、喹诺酮类、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异烟肼、四环素、利福平、万古霉素、复方磺胺甲唑、阿昔洛韦、齐多夫定、灰黄霉素等。
2.疫苗 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流感疫苗、肺炎双球菌疫苗等。
3.干扰素 α干扰素、β干扰素、γ干扰素等。
4.抗甲状腺药物 卡比马唑、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
5.抗惊厥/心律失常药 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普鲁卡因胺、奎尼丁等。
6.其他心血管药 甲基多巴、醋丁洛尔、阿替洛尔、卡托普利、地尔硫、胍乙啶、肼苯哒嗪等。
7.抗凝血/溶栓药 链激酶、肝素、华法林等。
8.抗肿瘤/代谢药 别嘌呤、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秋水仙碱、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左旋咪唑、他莫昔芬、美法仑、维A酸等。
9.非甾体类抗炎药 痛喜康芬、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布洛芬、氟比洛芬等。
10.白三烯抑制药 孟鲁司特、普仑司特、扎鲁司特等。
11.抗精神药 阿米替丁、氯氮平、可卡因、地西泮、氟西汀、马普替林。
12.拟交感神经药 麻黄碱等。
13.其他 西咪替丁、氯磺丙脲、色甘酸钠、右旋糖酐、D-青霉胺、二甲双胍、柳氮磺胺吡啶、他克莫司、碘化钾、奎宁等。
【防治措施】 首先停用可疑药物,并且避免使用同类药物。对轻度皮肤血管炎或停药后症状明显缓解者,可以先观察,暂时不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如系统损害明显。可参照特发性血管炎的治疗经验。治疗中应不断进行病情评估,以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