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骨内科学与微生物学

骨内科学与微生物学

时间:2023-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生物学的发展已经能够明确诊断一些感染性骨内科疾病尤其是骨与关节的化脓性感染。目前抗生素是治疗一些感染性骨内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微生物学的发展为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提供了可能,能够针对一些感染性的骨内科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也尽可能的保护体内的正常菌群。因此微生物学的发展及在临床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和原虫。微生物按照其大小、结构、组成等分为原核细胞型(pracaryotes)、真核细胞型(eukaryotes)和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核呈环状裸DNA团状结构,无核膜、核仁,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完整,包括真菌和原虫;非细胞型微生物是结构最简单、最小的微生物,仅有一种核酸,不含蛋白质,或仅有蛋白质没有核酸,它们的特点是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包括病毒(virus)、亚病毒(subvirus)和朊粒(prion)。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随着微生物学研究范围的日益扩大和深入,按照研究内容和目的的不同,相继建立了许多分支学科。研究微生物基本性状有关基础理论的有基础微生物学、分子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微生物形态学、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等;研究微生物各个类群的有细菌学、真菌学、藻类学、原生动物学、病毒学等;研究在实践中应用微生物的有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乳品微生物学、石油微生物学、土壤微生物学、水的微生物学、饲料微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等。其中,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的学科,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性损伤等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临床微生物学(clinical microbiology)属于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侧重研究感染性疾病快速、准确诊断病原体的策略和方法,为临床诊断、疗效判断提供依据。

21世纪临床医疗实践提倡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近年来在医学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指遵循科学依据(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即患者的处理、治疗指南和医疗政策的制定等)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证据)基础上做出,同时也重视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这就意味着临床医师的专业技能应该与现代系统研究所获得的最新成果(证据)有机地结合,用以指导临床诊治实践。随着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推广,循证医学越来越成为临床医师、广大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临床医学实践、科研卫生管理以及医学教育等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临床诊断、治疗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微生物学的发展已经能够明确诊断一些感染性骨内科疾病尤其是骨与关节的化脓性感染。如在感染性关节炎患者中,病原体可导致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质的破坏、关节畸形和关节功能丧失,其病因主要是由于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关节炎症,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螺旋体等,微生物商品化和自动化检验的发展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为认识、诊断感染性骨内科疾病提供了有效的实验室支持。

微生物学的发展能够为越来越多的骨内科疾病提供一些治疗的建议。目前抗生素是治疗一些感染性骨内科疾病的重要手段。抗生素杀灭细菌作用主要通过以下机制:①影响细胞壁的生成;②损伤原生质膜的功能;③影响蛋白质的合成;④改变核酸代谢、阻碍遗传物质的复制等4个环节。抗生素用于临床一些感染性疾病具有极好的效果。而在人体的皮肤、口、咽部、阴道和结肠等部位存在大量以细菌为主的微生物。这些细菌在宿主细胞上定居、生长、繁殖,同时具有参与物质代谢和激素转化和合成,如胆汁代谢、胆固醇代谢和激素转化等;具有作为一种抗原,刺激宿主产生抗体,增强其免疫能力;具有产生脂肪酸等代谢物和细菌素等,可对抗外来细菌的侵入,构成防止外来细菌侵入的生物屏障;具有使某些致癌物质转化为非致癌物质;可见这些细菌存在对于保持人体生态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而抗生素在治疗一些感染性骨内科疾病时,体内正常菌群同样会被杀灭或抑制。近年来,每年都有很多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的新品种进入临床。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抗生素的滥用现象也不断增多,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对使用后出现的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细菌的耐药性和药源性疾病也相应增加。微生物商品化和自动化检验的发展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指导临床为微生物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因此使用抗生素时,应该根据微生物的培养鉴定及药敏结果及其适应证,视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综合情况,选择有效的、经济的抗生素。微生物学的发展为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提供了可能,能够针对一些感染性的骨内科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也尽可能的保护体内的正常菌群。

微生物学的发展在防止骨内科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及患者机体免疫力的下降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也称不可预防性感染,它是在患者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受损时,原有的生态平衡失调,宿主对自身正常菌群的感受性增强而发生的感染。内源性感染的原因复杂,目前还难以控制。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或可预防性感染,外源性感染的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主要通过医护人员手、污染的医疗器械、血制品等传播的。外源性感染可通过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和宣教工作而加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增加了国家卫生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给患者带来痛苦,它所造成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无论对患者、社会还是国家都是非常沉重的。医疗用品和环境的微生物检测能够促使医务人员不断提高消毒效果,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因此微生物学的发展及在临床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