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 因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类风湿病的全身病变中表现在关节损害的症状,最先多发生于膝关节。
病因尚不明了,多认为与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内分泌失调、过敏、免疫、家族遗传有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感染灶也可致病。
本病可侵犯心血管、眼等,主要为关节。
二、诊 断
美国心脏病学会于1992年提出风湿热诊断标准:心脏炎、多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皮下结节;次要表现为关节痛、发热、急性反应物(ESR、CRP)增高。
前驱链球菌感染证据:咽喉拭子培养或快速链球菌抗原试验阳性,链球菌抗体效价升高。
出现以上所述的二项主要表现,或一项主要表现加二项次要表现,并近期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可诊断风湿热,另有关节炎表现者,可诊断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鉴别(表31-2~3)。
表31-2 RA与AS的鉴别(郭巨灵1993)
表31-3 风湿性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鉴别(余步云,1995)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无独特的生化、免疫或组织学方面的异常指标作为确诊依据,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提出诊断标准:①晨僵至少1h;②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软组织肿胀或有积液;③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④对称性关节肿胀;⑤类风湿皮下结节;⑥类风湿因子阳性;⑦手和(或)腕关节的X线片表现有糜烂和(或)关节周围骨质疏松改变。以上1~4条必须出现至少6周,具备4条或4条以上可做诊断。
约20%病人短期病变不留后遗症而缓解;约25%病人病变缓解后只留少许后遗症;约45%病人病变持续,遗留关节畸形;约10%病人完全残废只能卧床或坐轮椅。
本病不会直接致死,可因病残体弱,继发肺、肾等感染,颈椎病理性半脱位引起高位截瘫、淀粉样变性、血管炎、药物或手术治疗的合并症等影响病人寿命。
三、治 疗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因其病程长短和病情发展程度差别很大,不易预测,故治疗方案的制定需因人而异。常规治疗方案是“金字塔模式”,主张从一线药物开始,逐步过渡到二线乃至三线药物。目前很受重视的是“下台阶模式”,与金字塔相反,主张疾病一开始即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早期使用二线、三线药物,一旦病情控制后,逐步撤药,最后以一种简单的、不良反应少的,能改善病情的药物长期维护治疗。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功能丧失是由于炎症,有完全恢复正常的可能性。若在疾病的早期进行积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全部过程可能完全逆转,早期合理使用药物,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成功的关键(王丛妙,1995)。
一线药:非甾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布洛芬及吡罗昔康等。
二线药:改善病情药和细胞毒药,前者有金诺芬、青霉胺,后者有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因不良反应多且重,应慎用。
三线药:糖皮质激素类、免疫抑制药(胸腺因子D注射液)。
中医将类风湿关节炎归属痹证中的着痹,因病情顽固又称顽痹、尪痹。痹之形成多由正虚于内,阳虚于外,营卫虚于经络,风借寒肃杀之力,寒借风疏泄之能,湿得风寒之助,得以侵犯机体。初犯经络,继入筋骨,波及血脉,流注关节。痰浊淤血相结,互阻络道而成尪痹。我们用伸筋活络丸效果好。
王夜(1995)以化湿消肿、通络止痛为立方原则,研制出痹痛安胶囊,方用制马钱子、人参、红芽大戟、全蝎、蟾皮、地鳖虫、守宫等药组成。将生马钱子在清水中浸泡5d,每天换水1次,5d后捞出晒干,香油炸至有响爆之声,外呈棕褐色。余药加工整理后烘干,与马钱子共为细末,过80目筛,每胶囊0.5g。
根据对马钱子的耐受程度,3/d,每次3粒,后每次加服1粒,至每次5粒维持。1个月为1个疗程,可服2~3个疗程。
治疗早期23例,中期46例,晚期31例,共100例,结果:显效42例,良好38例,有效15例,无效5例。
马钱子“能搜筋骨入骱之风湿,祛皮里膜外之痰毒”《外科全生集》,“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远胜于他药”(张锡纯)。故以该药为君,虽毒性较剧,经严格炮制,毒性自可得缓。
人参扶正培本,调节功能免疫机制和自稳状态,增强抗病和减轻痹痛解毒作用。
红芽大戟能泻水逐饮化痰,又可消肿散结疗骨,与山慈菇合用,“此秘药之第一方也,用药之奇不可思议。”(徐灵眙)。
用全虫、地鳖虫、守宫、蟾皮之意,乃痹邪刁顽,非草木之品所能宣达,必借虫类之力,搜剔串透,方能浊去凝开,经行络畅,深伏之邪除,困滞之正复,且此四药合用可清除毒邪,消肿止痛。
神经阻滞疗法:类风湿关节炎常为多发性,是全身病变的一部分,故适于用静脉全身阻滞。考虑可能的感染因素,故宜加用抗生素,常用抗革兰阳性菌的青霉素。病人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外,多有混合感染,应重视革兰阴性菌,可用氨苄西林、头孢霉素、甲硝唑、庆大霉素、小诺霉素等。有肿胀者加高渗糖。
我们用甲硝唑液250ml加小诺霉素,祖师麻4ml,5%葡萄糖氯化钠液500ml,加青霉素640万U,并将2%利多卡因5ml(重者10ml),维生素B122mg,地塞米松5mg,分为2份,分别加入上2液体中。
本法消炎镇痛明显,对本病的长期过程中,仍为短程措施。作者有1例44岁女病人,患病18年,手、髋、膝明显畸形,生活不能自理,家住二楼,不能下楼已4年,输上述液1次,稍压双下肢,即可明显改善髋膝屈曲畸形。隔日自己能走几百米,又来输1次,考虑癔症性抽搐改善,心情明显好转,同意锻炼,乃暂停输液,服肠溶阿司匹林维持。
另1例48岁男性,类风湿关节炎并存痛风性关节炎(见本章第四节),双手指、髋、膝畸形,痛重者有跛行。输上述液1次即有显效,畸形消失无痛无跛行,1周后再输1次即自行锻炼,能维持3周,后又输2次,也仅维持3周。
晚期病人多有普遍性骨质疏松,宜加强营养,补钙、维生素D,晒太阳及增加锻炼。
某女68岁,类风湿关节炎多次反复并加重半年,全身关节痛剧,皮肤触痛不让检查,右下肢屈髋屈膝半坐不能平卧,压疮多处。血沉38mm/h,抗“O”<500U,类风湿因子()。每晚服伸筋活络丸2g,肌注胸腺因子D每2d1次,静推云克1支/d(止痛显著即让牵引推拿),右臀深部痛性筋结及右内收大肌起点痛重,均在局麻下小针刀纵横切割松解,每日牵引推拿1h,压疮换药涂百多邦10d即愈,治疗2周即能下地挪几步,不再整夜呻吟。<16岁的儿童类风湿关节炎除生骨力强、对炎症更敏感、影响骨骺生长外,与成人病变和治疗类似。特点:30%红斑、25%淋巴结大(颈、腋、滑车上、肠系膜)、20%体温>39℃,18%脾大,皮下结节、心包炎各约8%。
(叶应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