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确的一点,在《内经》中找不到半表半里的理念和称谓,故与《伤寒论》中的六经、三阴三阳一样,半表半里理念,是经方独有的理论概念,是六经构成的重要病位理念。应当指出的是,当代医家对半表半里的认识存在歧义,其关键问题在于,是否坚信经方是独特的辨证论治体系。
为了阐明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六经。自王叔和、成无己以《内经》释《伤寒论》,对解读《伤寒论》仲景医学形成了不良影响,使后世医家走了不少弯路。不过,经几代人多方考证、临床研究渐渐拨开其谜雾、探明其实质。如章太炎认为:“《伤寒论》的六经不同于《内经》之十二经脉之含义”,并批判“王叔和对《伤寒论》传经强引《内经》一日传一经的错误”;扬绍伊考证《伤寒论》序中的“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23字为王叔和加入”,反证了张仲景不是依据《内经》撰写的《伤寒杂病论》;《针灸甲乙经序》:“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经》以为《汤液》……仲景论广《汤液》为数十卷。”文献证实,《伤寒论》源自于《汤液经法》。山田正珍谓:“盖伤寒以六经言之,古来医家相传之说……仲景氏亦不得已而袭用其旧名,实则非经络之谓也。”陆渊雷指出:“六经之名,其源甚古,而其意所指,递有不同,最初盖指经络……本论(《伤寒论》)六经之名,譬犹人之姓名,不可以表示其人之行为品性。”更值得注目的是,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通过研究《伤寒论》的内容,明确指出:“《伤寒论》六经本与《内经》无关,六经来自八纲”,指明了经方的六经是独特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这样自然明白,半表半里是六经组成之一,半表半里理念在《内经》未出现,不是正告我们,它是经方独有的理念吗?因此,认识其实质要用经方的科学理论体系来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