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厥阴病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2.厥阴中风 补:厥阴中风,汗出恶风,但寒不热或微发热,或寒多热少往来,咽痛、头痛或耳鸣目眩。身痛,手足冷,消渴,胸胁苦满,脉沉弦。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主。
表证要汗,里证要温或吐下,半表里者要和解。
太阳和少阴虽然阴阳不同,却同为表位。表证有两种,一个是伤寒无汗,一个是中风有汗。这是表证的特殊性。
而其他的少阳、厥阴、阳明、太阴,都不是表位,没有外伤寒邪说法。有外(表)证,也不过中风证而已。
明确了辨病总纲,还要继续明了一个特殊的问题,就是病与病之间的连带问题。
病,有合病和并病,我们知道了。但是,还有一个,就是不明确为合病的,但是还带有合病的意思,书里条文上看,叫做“系”或者“属”。
比如: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
“系”或者“属”,有含糊的意思,意思是说,本来是某某病,发展变化了,连带出现了一些某某病的证了。治疗上要有侧重。不能按照比较明确的合病去开复方了。
这样的问题,课里都根据条文详细讲了,就不总结了。
六大病纲,基本有几个归属的本家针对的方子。
太阳家:麻黄汤、桂枝汤。
少阳家:小柴胡汤。
阳明家:白虎汤、承气汤类。
少阴家:当归四逆汤。
太阴家:四逆汤、理中汤。
厥阴家:乌梅丸、柴胡桂枝干姜汤。
其他复杂的方证方子,基本跑不出上述方子的组合演变。
辨证的方法,就是先辨病,再辨证,最后辨药症而定方。
因为宋本的条文不是按照我们要求的这样来对条文进行分门别类的排序,所以,初学者很难掌握真正的纲目,辨证时,遇到两经以上同病的,就容易迷惑了。
病—证—症的关系呢,就是若干的症,组成了一个特定症候群,我们管这个症候群叫做证。一个病人,或者有一个证,或者有多个证,要把这些不同的证按照六病的总纲明确的归属区分开来,然后按照严格的方证对待关系,敲定处方。如果有多余的单一“症”,就按照《神农》的药性主治去选择药,根据汤液的阴阳性味的配伍法度,加到方子里。完成一个严谨的辨证施治的过程。
辨证的功夫不到,不懂汤液配伍法度,就不要轻易对方剂进行随意加减,乃至失去经方的辨证治疗的法度和严谨的方证对待关系。如改变了原有方义,会严重影响疗效。
最后,赠大家一首韵文,作为本次讲解的结束语。
学医“砸”门砖
太极一气分阴阳,化物只在颠倒乡。
五行呈相六气转,男女老少细推详。
从此无尽纷繁去,不知本来是何将。
破开脏腑求真相,六经宗门是主张。
诸病虽是眼中物,转瞬变幻费思量。
万物皆本四相有,四相原是一气扬。
识得一气生万有,天地提来掌中量。
病是一宗人心造,衍生万种成祸殃。
何知万种各有类,分门归止方证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