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时间:2023-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肌肉、神经和腺体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它们有较大的兴奋性。不同组织、细胞的兴奋表现各不相同,神经组织的兴奋表现为动作电位,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肌肉收缩的形式,不仅与刺激本身有关,而且还与刺激频率有关。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点击菜单“实验模块”,按计算机提示逐步进入“骨骼肌收缩活动”的实验项目。设置生物实验处理系统适当的实验参数。

【实验目的】

1.观察刺激强度的变化对骨骼肌收缩张力的影响。

2.理解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的概念。

【实验原理】

肌肉、神经和腺体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它们有较大的兴奋性。不同组织、细胞的兴奋表现各不相同,神经组织的兴奋表现为动作电位,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因此,观察肌肉是否收缩可以判断它是否产生了兴奋。一个刺激是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不仅与刺激形式有关,还与刺激时间、刺激强度、强度-时间变化率三要素有关,用方形电脉冲刺激组织,则组织兴奋只与刺激强度、刺激时间有关。用方形电脉冲刺激组织,在一定的刺激时间(波宽)下,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刺激称为阈刺激,所达到的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能引起组织发生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称为最大刺激,相应的刺激强度叫最大刺激强度;界于阈刺激和最大刺激间的刺激称阈上刺激,相应的刺激强度称阈上刺激强度。

刺激神经使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通过神经肌接头的化学传递,使肌肉终板膜上产生终板电位,终板电位可引起肌肉产生兴奋(即动作电位),传遍整个肌纤维,再通过兴奋-收缩偶联使肌纤维中粗、细肌丝产生相对滑动,宏观上表现为肌肉收缩。肌肉收缩的形式,不仅与刺激本身有关,而且还与刺激频率有关。当刺激频率较小,使刺激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则肌肉收缩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增大刺激频率,使刺激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小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则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使刺激间隔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则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实验对象】

蟾蜍或蛙。

【实验用品】

任氏液,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计算机,蛙类手术器械,肌槽,张力换能器,铁支架,双凹夹等。

【实验步骤】

1.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方法同基础性实验1。

2.连接实验仪器装置

(1)固定标本:将肌动器固定于铁支架上,张力换能器固定在肌动器的正上方,将坐骨神经置于肌动器的刺激电极上,股骨断端固定于肌动器的小孔内,再将腓肠肌跟腱上的结扎线与张力换能器的应变片相连;调整张力换能器与肌动器的距离,保持连线的垂直和适宜的紧张度。

(2)仪器连接:张力换能器与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输入通道相连;系统的刺激输出与肌动器上的刺激电极相连。

3.定制实验,记录肌肉收缩曲线

(1)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点击菜单“实验模块”,按计算机提示逐步进入“骨骼肌收缩活动”的实验项目。设置生物实验处理系统适当的实验参数。

(2)记录肌肉收缩曲线,观察肌肉收缩的强度与兴奋性。

【观察项目】

1.改变刺激强度,记录肌肉收缩张力曲线。

(1)阈刺激:根据设置的刺激参数,逐次增大刺激强度,刚能引起腓肠肌收缩的刺激强度为阈强度,该刺激为阈刺激。

(2)最大刺激:刺激强度逐步增大,可记录到收缩曲线逐步升高的曲线图,直到最后收缩曲线的幅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即为最大收缩,达到最大收缩的最小刺激强度的刺激,即为最大刺激。

2.改变刺激频率,记录肌肉收缩张力曲线如图2-3。

图2-3 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1)单收缩:用阈上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刺激频率较低时,描记出连接的单收缩曲线。

(2)不完全强直收缩: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描记出锯齿状的不完全强直收缩。

(3)完全强直收缩:继续逐次增加刺激频率,描记出平滑的完全强直收缩曲线。

【注意事项】

1.每次刺激后要休息一段时间(0.5~1min),以防标本疲劳。

2.经常滴加任氏液湿润标本,以保持良好的兴奋性。

【思考题】

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什么?

(刘海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