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液检验
(1)血尿是肾炎患者起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的基本原因,30%的患者表现为肉眼血尿。鉴别血尿的来源是肾性还是非肾性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步可以通过定量检测尿白蛋白或尿沉渣中的病理管型来证实是否存在蛋白尿,但是这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差,尤其是在尿蛋白量较少时,无法与其他因素导致的继发性蛋白尿鉴别。检测异形红细胞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尿液中的异形红细胞是肾小球形态和通透性异常的结果,这些细胞有特征性的、显微镜下可识别的外形变化,异形红细胞对肾小球肾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90%,在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时棘红细胞(细胞质向一侧或多侧呈瘤状突起)是典型的肾小球性血尿形态。利用尿有形成分流式分析仪检测时,通过对大量红细胞的体积和形态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可得到尿红细胞的体积直方图,通过直方图的形态特征和红细胞体积分布的变异情况可得出细胞是否为肾小球来源的异常小红细胞,结果的可靠性应高于镜下的观察,原因在于一方面其检测细胞数量显著多于镜下的观察,减少了采样误差;另一方面对细胞形态恒量的指标更为客观,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取得准确结果的一个前提是尿液标本必须新鲜,以致应该考虑到尿液在膀胱潴留的时间。
(2)急性肾炎时可伴有轻、中度蛋白尿,只有少数患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目前广泛采用的试纸法对尿中白蛋白敏感,对其他蛋白如球蛋白、肌红蛋白、血红蛋白、本-周蛋白和黏蛋白不敏感,可出现假阴性。试纸法属于半定量检测,因而仅适用于肾炎的筛查,不适用于肾炎患者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尿蛋白定量、尿蛋白电泳、尿微量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检测、尿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都对肾炎的诊断有帮助,大分子量蛋白的出现提示肾小球受损较严重、预后不良。慢性肾炎时蛋白尿成分的选择性下降,大量大分子的蛋白成分出现于尿液中。
(3)尿液出现白细胞,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尿内白细胞可轻度增多,如发现多量白细胞,表示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而不支持肾炎的诊断。在肾炎时通常尿液中红细胞的量明显多于白细胞的量。
(4)肾小管上皮细胞,也称小圆上皮细胞(small round epithe-lium),来自于肾小管立方上皮或移行上皮深层。这种细胞在尿液中出现,常表示肾小管有病变,急性肾小球肾炎时最多见。成堆出现,表示肾小管坏死性病变。慢性肾炎时,常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浆中充满脂肪颗粒,甚至将胞核遮盖,此时称为脂肪颗粒细胞也称复粒细胞。
(5)病理性管型,是肾炎时尿液中的特征性成分,提示肾单位的损害严重。肾小球肾炎时,透明管型的数量可有明显增多。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期,急性肾小管坏死时以红细胞管型为最多见。急性肾小球肾炎常见上皮细胞管型。在慢性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各种颗粒管型多见,它是由于肾实质细胞坏死或细胞管型在肾小管中潴留时间较长形成,出现提示肾功能损害严重。
2.肾功能检验项目 急性肾炎时肾功能可呈一过性受损,表现为轻度氮质血症,血尿素氮、肌酐增高。急性肾炎则表现为进行性肾功能恶化并迅速发展成尿毒症,血离子、尿素氮、肌酐增高明显。慢性肾炎的各种检测结果则与其病情轻重,活动、进展的情况有关,通常各种肾功能检验结果的异常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3.其他项目
(1)诊断肾小球肾炎时可对病因学进行检验。如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可升高、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阳性、冷球蛋白试验阳性、血清补体C3及总补体含量下降(该项目诊断意义大)。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弓形虫病、乙型肝炎、腮腺炎、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和肠变胞病毒群等感染后、过敏性紫癜、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炎、全身红斑狼疮、细菌性心内膜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冷球蛋白血症等均可引起急性肾炎,在不同的病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致病微生物或病理因素进行检测。
(2)血细胞分析可见到血红蛋白的短暂下降,如果为链球菌感染引起则可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的增高,血沉可加快。
4.急进性肾炎的特异性检验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循环免疫复合物及冷球蛋白试验的检测对确定该病的诊断和分型非常有意义。另有血清补体C3降低。
5.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检验 对于单纯性血尿患者(仅有血尿而无蛋白尿),首选的检测项目是相差显微镜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和(或)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测定,以鉴别血尿来源。对于无症状蛋白尿患者,需做尿蛋白定量和尿蛋白电泳以区分蛋白尿的性质,尿蛋白定量<1.0g/L,以白蛋白为主,而无血尿者,才能诊断为单纯性蛋白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