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特点
沟槽状胰腺炎(groove pancreatitis)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慢性节段性胰腺炎。1973年Becker首先提出该名称。所谓的沟槽状区域是指胰头背部、十二指肠降部和胆总管下段之间由淋巴组织和血管所形成的潜在的解剖区域。其意义在于该区域的炎症改变所形成的纤维瘢痕组织可能引起血管、胆管和消化道的受压表现,临床上容易与胰头部的肿瘤相混淆。目前将沟槽状胰腺炎分为两类:单纯性沟槽状胰腺炎和节段性沟槽状胰腺炎,前者指瘢痕组织仅累及沟槽状区域,以主胰管扩张为主,较少见;后者指沟槽状区域和胰腺同时受累,以副胰管扩张为主,多见,以往的胰头部肿块型胰腺炎多数属于这类型。
沟槽状胰腺炎的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慢性饮酒、胆管疾病、消化道溃疡等有关,其中与长期饮酒关系最为密切。
二、临床表现
沟槽状胰腺炎好发于40~50岁的男性,病程通常为数周至1年,既往有长期饮酒史。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食后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和体重下降,少数患者可以出现黄疸。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50和CA242等正常,血淀粉酶可以轻度升高,伴有阻塞性黄疸的患者血清胆红素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和肝功能的异常。
影像学检查中B超可以发现胰头和十二指肠之间的低回声肿块。而肿块在CT扫描中显示为低密度,强化不明显。在MRI检查中T1加权像表现为低信号,T2加权时则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有研究表明,在ERCP检查中发现副胰管中存在蛋白质栓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三、诊断要点
凡是有长期饮酒史的中年男性,在胰头和十二指肠之间出现肿块均应考虑沟槽状胰腺炎的诊断。
四、治疗原则
沟槽状胰腺炎的治疗原则与慢性胰腺炎相同。对无明显胆道和十二指肠梗阻的患者可采取内科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对部分伴有胆道狭窄的患者也可以采用内镜介入治疗。目前的研究显示,部分沟槽状胰腺炎可能是癌前病变之一,甚至可能出现炎症和癌肿并存,由于绝大多数沟槽状胰腺炎的患者术前难以确诊,为排除壶腹周围恶性肿瘤临床上通常需要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