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是指肱骨外科颈以下2cm到肱骨髁上2cm之间的骨折,临床较常见。患者常主诉上臂疼痛、肿胀和畸形,有异常活动和骨擦感。无移位患者的临床症状也许很轻。由于肱骨干骨折多由高能量暴力引起,所以应特别注意合并症的检查。
【影像学检查目的与方案】
1.影像学检查目的 ①明确有无骨折;②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③确定有无其他合并创伤;④了解骨折愈合的情况。
2.影像学检查方案 肱骨干的标准X线片包括正侧位照片,且片中应该包含肩、肘关节,这样可以识别合并的关节脱位或关节内骨折。拍摄X线片时应转动患者,而不是转动肱骨干来获取正侧位X线片。对粉碎性骨折或骨折移位大的患者,牵引下拍摄X线片可能会有所帮助。对病理性骨折,同位素骨扫描、CT、MRI检查等能帮助确定病变累及的范围。
【影像诊断】
目前尚没有一种肱骨干骨折的分类被广泛接受,一般常以影响治疗的因素为根据对骨折进行分类,例如:骨折部位近侧1/3,中段1/3(图1-7),远侧1/3或表明骨折线位于胸大肌止点的近侧还是远侧、骨折线的方向和特点(横形、斜形、螺旋形、多段或粉碎性等)、合并软组织损伤的情况(开放或闭合性骨折)、合并的神经损伤(桡神经、正中神经或尺神经)、合并的血管损伤(肱动脉或静脉)以及是否为病理性骨折等。
图1-7 肱骨干骨折
肱骨正位片显示骨干中段骨折,远折段向外侧移位
【治疗原则】
肱骨干骨折的治疗原则同样遵照“复位、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骨折治疗的一般原则,但具体治疗计划的制订需综合考虑骨折形态、软组织损伤程度、是否合并神经损伤以及患者的年龄、伴发疾病和依从性等因素。
【治疗方案】
1.非手术治疗 大多数肱骨干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常用的方法是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2.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闭合复位失败;延伸到关节内的肱骨干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伴有同侧肘部或前臂骨折;多段骨折;病理骨折;开放骨折;多发伤患者;双侧肱骨干骨折;假体周围骨折;对于活动较多的患者,横形或短斜形骨折也可考虑手术治疗,因为非手术治疗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
(2)手术方法:接骨板内固定、髓内钉固定和外固定支架固定。
(3)手术方式比较:与髓内钉比较而言,虽然接骨板固定出现桡神经症状的比例稍高,但发生骨折不愈合的较少,而且没有肩、肘部并发症的问题,再手术率也比较低。
【预后与随访】
手术治疗后3~4个月达到骨愈合,在此期间,定期复查X线平片,允许肢体进行日常活动,但避免提重物和体育活动。X线平片显示骨愈合后,可恢复正常生活。非手术治疗,复位固定后7~10d仍有再移位的可能,应复查X线平片,如有移位需要再次手法复位固定。
肱骨干闭合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可高达18%,大多数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密切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如伤后6周临床和电生理检查均无恢复表现,可再观察6周,复查肌电图,如仍无改善则手术探查修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