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膝关节骨关节增生严重吗

膝关节骨关节增生严重吗

时间:2023-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骨性关节炎是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性、碎裂,从而引起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骨质增生的慢性关节病变,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骨性关节炎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以髋和膝等承重大关节常见。继发性骨性关节炎多发生在先天性骨关节发育不良、创伤或骨坏死等基础上。但对已出现畸形和严重磨损的骨关节炎无明显疗效。

骨性关节炎是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性、碎裂,从而引起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骨质增生的慢性关节病变,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原发性骨性关节炎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以髋和膝等承重大关节常见。继发性骨性关节炎多发生在先天性骨关节发育不良、创伤或骨坏死等基础上。主要症状为关节活动受限和疼痛,于晨起床后或久坐起立后明显,活动后可减轻或消失,症状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关节活动时可有摩擦音。

【影像学检查的目的和方案】

1.影像学检查目的 ①支持或否定临床诊断;②明确病因和病变范围;③治疗后随访。

2.影像学检查方案 X线平片检查作为首选检查手段,简单快捷,能清楚显示关节间隙、骨质增生及骨性关节面硬化情况,但无法显示关节软骨本身改变。CT有助于发现关节内较小的关节鼠及平片不易发现的软骨下小囊变区。MRI可直接显示关节软骨,发现关节软骨早期的退变,以冠状位3DSPGR序列为最佳,脂肪抑制T2WI有助于显示软骨下假性囊肿及有无合并骨髓水肿。

【影像诊断】

1.诊断依据

(1)X线平片:病变早期,关节间隙非对称性轻度变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内侧关节间隙变窄较明显,骨性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图3-56)。随着病程进展,关节间隙明显变窄,骨质增生硬化明显(图3-57,图3-58),并可见关节软骨下假性囊肿,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较小的类圆形透亮区,边界清楚,周围伴有硬化边。晚期可出现关节旁游离体、关节失稳,甚至关节半脱位等。

图3-56 右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早期)

女,62岁,右髋关节疼痛多年。骨盆正位X线平片示右侧髋关节间隙轻度变窄,关节面增生硬化,髋臼外上缘见骨质增生

图3-57 右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晚期)

骨盆平片示右髋关节间隙明显变窄,骨质增生硬化明显

(2)CT:CT表现与X线平片基本相同,但对轻度的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软骨下囊变、关节内游离体及少量关节囊积液显示更佳(图3-59,图3-60)。

(3)MRI:是目前唯一可以早期清楚显示关节软骨及退行性变的影像学方法。软骨退变早期表现为软骨局限性肿胀,中晚期表现为软骨局限性变薄、缺损(图3-61)。膝关节内半月板退变则可表现为1~3级的信号,并可出现半月板内弥漫性的信号增高及形态异常,这需要与半月板撕裂鉴别。软骨下假性囊肿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骨质增生硬化和关节腔内钙化性游离体在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关节囊内积液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另外,MRI还可清楚地显示滑膜增厚、并发的腘窝囊肿和髂腰肌囊扩张等。

2.鉴别诊断

(1)关节结核:主要表现为关节非承重区骨质破坏、骨质疏松、周围软组织萎缩和冷脓肿形成,通常无明显骨质增生硬化。

图3-58 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女,73岁,双膝关节疼痛数月,行走障碍。左膝关节正位(图A)和侧位(图B)平片示左膝关节间隙变窄,内外不等宽,关节组成骨明显骨质增生

(2)创伤性关节炎:其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表现与骨关节炎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发病年龄轻,多为青壮年、有明确外伤史。

(3)急性化脓性关节炎:临床症状较重,有明显的急性炎症临床化验表现,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关节承重部位的骨质破坏、死骨形成以及脓肿形成,晚期可发生关节骨性强直。

【治疗原则】

病变早中期,通过非手术疗法和关节镜技术缓解症状,保护关节功能。病变晚期,畸形明显、症状严重并影响正常生活而其他方法无效时,可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图3-59 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冠状位CT重建示左膝内侧关节间隙轻度变窄,关节面轻度增生硬化,髁间区关节软骨下见一小囊变,周围伴硬化边

图3-60 双侧股骨头坏死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髋关节冠状位CT重建示双侧股骨头塌陷,关节面增生硬化不规则,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股骨头侧关节软骨下多发小囊变

图3-61 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左膝关节T1WI(图A)和T2WI(图B)示左膝关节明显骨质增生、骨赘形成,关节软骨变薄、缺损,其下骨质呈斑片状水肿信号,髌上囊积液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治疗方案】

1.非药物治疗 包括适当休息、理疗、肌肉功能锻炼及受累肢体的牵引等。

2.药物治疗 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和软骨保护剂等。

3.手术治疗

(1)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适用于关节内有游离体,边缘骨赘明显,且关节软骨面和关节间隙较正常者。但对已出现畸形和严重磨损的骨关节炎无明显疗效。

(2)关节周围截骨术:恢复正常下肢力线,改善关节面的受力分布,减轻软骨的磨损退变,从而预防或延缓骨性关节炎。适用于年龄相对较轻、髋关节屈曲90°以上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以及有明确胫骨或股骨内外翻畸形但膝关节屈曲90°以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3)关节融合术:适用于关节破坏严重、活动受限、疼痛剧烈,年龄小于40岁而对侧关节正常的单关节病变。

(4)人工关节置换术:适应于60岁以上、影像学上关节病变严重、疼痛和活动受限明显的患者。

【预后与随访】

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术后1周复查X线平片,以后常规每3~6个月复查一次X线平片,了解关节间隙和周围骨质变化。对行关节周围截骨术患者,要观察术后骨质生长情况及肢体轴线重建情况。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要了解假体位置和假体周围骨质密度情况(图3-62)。

图3-62 左膝关节置换术后

左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左膝人工关节对位良好,未见松脱,周围骨质轻度骨质疏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