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的组成部分,是健康教育由患者向健康人群的扩展,由院内教育向院外教育的延伸。社区健康教育是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在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指导下,以医护人员为实施健康教育的主体,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健康为目标,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随着我国城市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至2007年,我国城市已基本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着居民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与咨询、医疗等“六位一体”职能,力争将居民中80%的健康问题解决在社区,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和先导,位于其他各项服务之首。
一、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
加强社区行动,开发社区资源,动员社区参与,是当今世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策略之一。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纳入社区发展整体规划,为社区健康目标服务,是我国卫生保健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它是指由一定数量,具有共同意愿、相同习俗和规范的社会群体结合而成的生活共同体。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给社区的定义是: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一起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家庭。社区有着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和服务设施,是相对独立的地域性社会。社区是宏观社会的缩影,家庭是社区的基本单位。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特征均可通过社区而反映出来,社区具有如下社会作用:
1.社区是人们从事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基本环境
人群的社会生活多在所属的社区范围内进行,社区内的学校、机关、商店、医院等社会机构有着特定的社会功能,为社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服务,并促进社区的协调发展和稳定。
2.社区具有管理和制约的作用
社区内的行政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文化习俗、社区群体意识与行为规范在不同方面制约和干预社区人群的生活和行为,发挥着教育和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提高社会公德及惩罚反社会准则行为的功能。
3.社区具有凝聚作用
促进社区成员间的协作和支持。通过社区组织动员,激发社区群众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实现个人、家庭、社会团体的自助与互助。
4.社区健康是社区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社区是有组织的社会实体,众多疾病和社会卫生问题通过社区卫生状况反映出来,并且,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具体有效的社区行动才能得以解决。社区领导不仅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组织者,也是城乡卫生保健事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二)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综观各国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发展历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均越来越显示出在卫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早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的倡导者们,曾在河北定县等地开创农村健康教育工作,留下宝贵的历史经验。20世纪70年代以来,芬兰北卡利亚、美国斯坦福三社区、我国天津、北京等地的国内外经验已充分证实社区健康教育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行之有效的策略。1986年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渥太华宣言》将加强社区行动列为健康促进五个主要活动领域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大卫生观的确立,在世界范围内社区健康教育已进入健康促进新阶段。跨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及我国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作为社区建设的组成部分,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仅2000年以来,北京市市政府就在本市开展了114折子工程和118折子工程两项健康促进项目。
1.社区健康教育
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社区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发动和引导社区人民树立健康意识,关心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养成良好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
2.社区健康促进
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和社会支持,改变个体和群体行为、生活方式和环境影响,降低社区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社区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社区健康促进的两大构成要素是:健康教育及其他能促使行为和环境有益于健康改变的一切社会支持系统。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采取行政措施,从组织、政策、制度、立法、经济等多方面对健康教育提供支持,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并建立各有关部门参加的社会大联盟,通力合作,为群众创造健康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等生存环境。
二、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策略
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全新的社会系统工程。1986年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发表的《渥太华宣言》中,将“加强社区行动”列为健康促进的五项领域之一。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多部门合作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一社区的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也能充分体现该社区领导对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
(一)社区组织与动员
1.开发领导,实现行政干预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仅是当地政府各项工作的一项工作,但却是一项民生工作,关乎社会和谐,人民健康的伟大工程,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之首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当然要争取社区各级领导的理解和支持,以实现其行政干预的作用。
所谓行政干预就是通过政府机构的组织领导、制定政策、发布文件、经济支持、部门协调、考核评估等行政管理手段来支持和推动健康教育工作,以政府行为促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计划和落实。
社区领导的决策是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通过信息传播,加强与各级领导的沟通和协调,促进领导树立大卫生观念,以事业和业绩争取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力求各级领导在健康教育工作中亲自“挂帅”和指导,是社区组织与动员的首要策略。
实行双轨管理,建立健康教育岗位责任制,是适合我国国情而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管理体制,一方面有当地政府部门的协调、干预和帮助工作可以顺利的开展,另一方面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组织和业务指导可以保证工作的质量。
2.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健全组织网
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网络,是加强社区不同人群和各组织之间合作的必要组织手段。有两种形式:第一,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人员为骨干,以社区医疗部门为主体,充分利用卫生保健体系,形成纵向网络,这是进行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组织形式。第二,动员社区各单位协同参与,形成社区健康与健康促进的横向网络,一般有社区的主管主任牵头,文教、卫生、财政、民政、残联、老龄委、社保所、居委会、楼门长、新闻、社区内的商业、服务业等社会群众团体共同构成社区健康促进委员会协同组织实施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街道干部、家庭主妇和离退休人员中的积极分子、自愿者是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层骨干力量。
3.依靠家庭力量,实施健康教育
家庭是构成社区最基本单位,是社区生活中最为普遍的群体,家庭有感情、性爱、生育、教养、经济、保障等多方面的功能,家庭成员之间的健康行为相互影响,与每一成员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家庭是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对象,也是社区组织与动员的重要力量。家庭妇女在家庭教育中起重要的主导作用。
4.广泛动员群众,促使人人参与
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制造舆论,大力宣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使社区群众知晓其活动计划,了解活动的目的,支持并热心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通过在中小学校开展健康促进活动或开展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向家长传播健康教育知识,达到学生和家长共同增长健康知识,提高对健康的认知水平和健康理念。
(二)开发利用社区资源
社区资源是指社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或)非物质资源。社区资源是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能源和基础。除积极筹集资金,争取外援性技术、人力、经费、设施外,应以社区发展为动力,立足于挖掘社区内部的资源潜力。
社区发展是社区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支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善社区经济、环境、文化状况,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这里“自己的力量”就是指掌握在社区成员或社区组织手中的各类人力、财力、物力、信息资源,如积极争取政府和财政支持,争取各种社会团体的支持,拉广告找赞助等方法。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成立社区资源开发部,专门和一些社会机构联系,形成开发社区资源的长效机制。
1.人力资源
能为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服务人员的数量及质量情况,包括: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职人员;居民中自愿无偿参与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的积极分子;政府中支持并参与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协调人员;能够积极配合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的普通居民等。
2.财力资源
能为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资金援助的情况,包括:社区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如现在北京地区实行的收支两条线政策中,有专门的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可以申请财政的项目经费,用以完成当年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援助企业、事业单位及各类社团组织的资金援助,如各种健康或健康咨询公司,再如北京市健康教育所等;社区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及普通居民个人收入的捐助;还可以争取各种科研项目的立项,如果能够成功,也是很好的选择。
3.物力资源
为社区提供实物和技术援助的资源情况,包括社区提供的各种场地、设施等。
4.信息资源
包括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决策、活动的认识与建议;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实施后的信息反馈。
(三)健康信息传播
1.信息传播
信息传播在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传播与教育并重,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健康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传播作为一种信息过程,是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最基本的工作策略和干预方法。
2.社区中的健康传播过程
健康信息的传播是新信息(新观念、新知识、新的行为方式)在社区人群中被认识和被采纳的过程。由于个体差异和社会群体特征不同,社区人群中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和程度远不是均质的。健康传播致力于改变个人和群体的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其实质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将一代一代的产生深远的影响。
3.传播策略的选择
(1)根据社区特点选择传播策略:社区健康教育应根据城市、农村和乡镇社区的各自特点和健康教育需求,确定重点目标人群,有的放矢,优选传播媒介渠道与方法,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2)根据社区诊断确定的优先需要解决问题,针对不同特征的人群,对信息内容的需求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项目。
(3)根据目标人群特征设计健康信息,如文化水平、接受能力、民俗伦理等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简明实用、通俗易懂的健康信息。
(四)社会教育与培训
1.社会教育
是指学校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措施对社会人群的各种教育。这是中国社区健康教育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干预措施。
2.培训
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进行系统培养与训练的过程,是对社区人才资源进行开发的一种活动。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程序
健康教育是实施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其程序是运用健康教育原理和方法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活动的过程,通常分为教育需求评估、教育诊断、教育计划制定、实施教育活动和教育效果评价五个步骤。
(一)教育需求评估
评估教育需求,就是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教育对象需要学习什么知识或者获得何种技能的过程,这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其评估见以下内容。
1.社区诊断
对要进行健康教育的区域的社区诊断,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该地区人群的基本情况。
2.受教育者的需求与能力
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学习能力(文化程度、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体力及运动能力等。
3.环境因素对教育对象的影响
包括家庭及社区环境,促成及强化因素。
4.评估方法
收集健康教育需求评估所需的信息,一般通过社区调查获得,而社区调查的根本目的就是作出社区诊断。随着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健康教育需求亦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医务人员应不断评估他们的信息需求,调整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
(二)作出教育诊断
在需求评估的最后阶段,根据取得的有关资料,作出教育诊断,即教育对象主要存在什么问题及导致该问题的原因。也就是有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育诊断项目的陈述方式是:问题+原因,如通过向社区居委会和楼门长了解到或者我们医务人员通过社区调查了解到某几栋楼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较一般居民高,原因是这几栋楼的居民很少参加社区健康教育活动。
(三)制定教育计划
根据教育诊断制定教育计划,其核心是确定教育目标。由于每个人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健康价值观及对自身健康的责任感等不尽相同,因此,即使是同一病种的患者,对其制定的教育目标可能是不相同的。学习目标一般分为三类:认知目标——对健康信息的理解和接受;情感目标——健康相关态度的形成或改变;技能目标——掌握和运用某操作技术的能力。例如,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学习目标:知识——教育实施一周后,患者了解胰岛素对控制糖尿病的作用;态度改变——教育实施一周后患者接受患病的事实,承认自我保健的责任;技能——患者出院前掌握如何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根据学习目标则可确定教育内容、时间、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
(四)实施教育活动
根据教育计划实施健康教育活动,这是健康教育程序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社区健康教育的过程是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社区居民及其家属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是居民——医务人员双方的互动过程。为了保证计划的完成,提高教育对象的学习效果,医务人员掌握和运用基本传播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信息的双向沟通,让居民有机会提问,并给以满意的答复。
2.适当重复重点内容,以不同方式不断加以强化。
3.使用适宜的教育辅助材料,增强教育的参与性、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学习兴趣,减少学习阻力。
4.适当组织患者、居民、及其家属集体学习,利用群体动力,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5.以项目的形式开展活动,特别是在成熟的社区,可以申报政府的科研项目或单位自立项目,这样既有利于总结,又可以取得成果。
(五)评价教育效果
在患者教育过程中,不断评估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修订计划,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在教育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以行为观察、口头或书面问卷、填写评价表等方式评价教育目标是否达到,预期的行为改变是否发生。
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
(一)社区常见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防治
慢性病社区防治中,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行为危险因素;普及慢性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主要包括:引起疾病的主要病因、早期症状及表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意义,家庭用药及护理知识,心脑血管意外的家庭急救等;增强从医行为,提高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如定期体检,积极参加健康咨询、疾病普查普治,遵医嘱坚持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等,做慢性病社区三级预防的积极参与者和接受者。
2.提高警惕,防范新老传染病
由于国际交往的快速增加,城市过分拥挤,缺乏安全的饮用水,处理和加工食品的方式变化,社会人群中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多元化,以及滥用抗生素而出现抗药性等诸多因素,造成新出现或重新出现的传染病如艾滋病、性病、乙型肝炎、戊型肝炎、结核病等在人群中流行。这些病已构成对居民健康的极大威胁,应加强对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的宣传教育。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和2008年手足口病无不启示我们加强社区的宣传和教育对防控传染病的重要性。
3.加强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伤害
意外伤亡,如交通事故、劳动损伤、溺水、自杀等,是当前造成青年人死亡和病残的最常见的原因。教育居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青少年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家庭健康教育
1.家庭饮食卫生与营养
包括膳食的合理搭配,食物的合理烹调,定时定量饮食,炊具、食具的简易消毒方法等。
2.家庭急救与护理
家庭急救知识应包括烧伤、烫伤、触电、跌伤等意外事故的简易急救方法和处理原则,以及血压计、体温表的使用方法等。
3.居室环境卫生知识
包括居室环境的卫生要求;居室的合理布局,居室装修的卫生问题;居室采光照明的卫生要求及对健康的影响;冬季取暖应注意的问题如预防煤气中毒、减少煤烟污染等。
4.生殖健康教育
包括计划生育,优生优育优教,妇幼保健,性生活知识等。
5.家庭心理卫生教育
根据家庭发展阶段与问题,适时提供咨询和指导协助家庭成员正确解决面临的问题。例如,独生子女教育,正确对待与处理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睦的家庭气氛,防治和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促进家庭心理健康。
(三)创建健康城市(卫生城市)的宣传与动员
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和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全世界已有1/3的人口住在城镇,中国目前已有3亿多城市居民。为了使城市拥有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自1990年起开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检查评比活动。由于卫生城市是由90%以上的卫生单位和90%以上的卫生家庭组成,只有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动员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和单位共同参与,才能移风易俗,改变城市卫生面貌。因而,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城市创卫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
创建健康城市是WHO向世界各国发起的一项运动。早在1985年WHO欧洲办事处提出了健康城市的概念。1986年第一个健康城市在里斯本推行。1987年WHO正式发起了健康城市运动。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针对全球的迅速城市化以及城市卫生状况,从保障社会的健康发展出发,制定了健康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健康城市的十条标准,较我国创建卫生城市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这十条标准是:为市民提供清洁和安全的环境;为市民提供可靠和持久的食品、饮水、能源;具有有效的垃圾清除系统;通过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经济手段,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和工作方面的基本需求;拥有一个互相帮助的市民群体,各社会组织能够为了改善城市健康而协调工作;能使市民一道参与涉及他们日常生活,特别是健康和福利的各种政策的制定;提供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以方便市民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保护文化遗产并尊重所有居民(不分种族和宗教信仰)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把保护健康视为公众决策的组成部分,赋予市民选择有利于健康行为的权力;做出不懈的努力争取改善卫生服务质量,并能使更多的市民享受到卫生服务;能使人们少患疾病并健康长寿。
至2000年,全球已有1000个健康城市,遍布欧、美、澳洲及亚非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大连、海口、保定三城市和北京、上海、重庆3个市的各一个区被列为首批试点健康城市和健康社区。健康城市规划运动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一城市社区都应朝着这一方向作不懈努力。
(四)社会卫生公德与卫生法律法规教育
学习、掌握有关城市卫生管理的法规,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的法制意识,提高搞好城市卫生管理的自觉性和自治力。大力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国务院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各级政府颁布的地方性城市卫生管理条例、办法、规定等,大力提倡良好的卫生道德观念,提倡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社区居民自觉地维护社区形象,与破坏社区卫生与文明的不良现象作斗争。
五、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与方法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教育
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面向21世纪,改革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重大决策,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预防保健机构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对于方便群众就医,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具有重要意义,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占据首要位置。我们通常通过如下途径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健康教育。
1.建立完整的个人、家庭健康档案
2008年年初,北京市卫生行政部门在全市开展全民建立健康档案的工作就是一项全新的举措,此举可全面掌握社区的基本情况和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对下一部制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计划将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持。
2.进行社区主要疾病高危人群监测及健康教育
北京市2006年的118折子工程就是系统的对社区的主要四种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进行系统的检测和管理,同时进行不定期的健康教育,来促进签约居民的慢性病控制和危险度的降低。
3.建立驻社区内单位定向健康教育服务
对驻区单位进行全面的管理,不仅能提高本社区的健康水平,还可以通过单位内的人员影响其周围的人,进而影响到其他社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水平。
4.健康全程管理
开展家庭病床健康教育或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合同式健康全程管理。
(二)利用各种传播渠道,普及医学科学知识
由于城市社区的居住和活动范围相对集中,经济、文化、娱乐条件较好,社区居民文化水平较高,适合城市社区的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如:争取新闻单位的支持;建立卫生宣传橱窗、卫生宣传栏等;组织全民健身运动;利用街道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站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与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课堂,发放各种宣传材料、健康处方等。
(三)开展“科普一条街”活动
组织发动城市商业区的各行各业,根据行业特点,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四)结合城市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五)通过创建健康教育示范小区,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是普遍应用的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
健康教育示范区选择一般有四个要点:第一,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是要从试点总结经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开展并推而广之。第二,有很好的代表性,在选择或推荐示范点时,一定要考虑示范社区的代表性,如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工作背景、区域范围内的共同点等。第三,具有推广性,示范社区总结出的经验有成功的可能性或者有推广的可能。第四,有工作的积极性,示范社区的领导对健康教育工作认识到位,有工作积极性和一定的开拓性,主管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对示范社区的精神能够领会到位,示范社区的卫生状况、健康资源应具备条件。
六、健康教育工作评价
教育评价是全面监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执行情况,控制教育实施质量,确保健康教育实施成功的关键性措施,也是当地健康教育是否成功,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特别强调的是:评价不是在教育实施结束以后才进行的,而是贯穿与整个健康教育实施的全过程。根据评价的内容、指标和方法的不同,可将健康教育的评价分为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两大类。
(一)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是对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包括监测、评估健康教育执行过程中的各项活动是否按照计划要求进行;教育实施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及时发现教育执行过程的问题,而有针对性地对计划以及干预方法、策略等进行修订,使之更符合客观实际,保证教育的质量和目标的实现。
1.过程评价的主要内容
(1)教育干预是否适合该地区的教育对象,并为他们所接受。
(2)健康教育是否按照计划方案方法、时间、频数进行,干预的质量如何。
(3)教育材料是否按计划方案要求下发到目标人手中,教育覆盖率是否达标。
(4)目标人群是否按照计划要求参与健康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5)信息反馈系统是否健全,各项监测记录是否全面、完整、系统,符合质量要求。
(6)教育实施过程有无重大环境变化和干扰因素,对教育计划执行的影响等。
2.过程评价指标
(1)健康教育项目干预的类型、干预次数、每次持续的时间等,如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的种类、批次、数量。
(2)健康教育材料拥有率。
(3)健康教育干预活动覆盖情况。
(4)目标人群的参与情况。
3.评价方法
(1)观察法:直接观察各项健康教育活动,并进行评价。
(2)会议交流法:分阶段找来健康教育实施人员开会,交流讨论,对健康教育执行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3)调查法:可采用随机抽样法对目标人群的有关情况进行定量调查,也可以进行快速评估法对教育计划实施情况做定性调查、评估。
(二)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针对健康教育活动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价,根据实施的时段,可分为近期效果评价、中期效果评价和远期效果评价。
1.近期效果评价
是受教育的目标人群对知识、信念态度的变化进行评估。主要指标有: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卫生知识的合格率、卫生知识平均分数、健康信念形成率等。
2.中期效果评价
主要指目标人群的行为改变,评价指标有健康行为形成率和行为改变率。
3.远期效果评价
主要是对健康教育实施后产生的远期效应进行评价,包括目标人群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的变化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