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胍类降糖药物有两种:苯乙双胍(降糖灵)和二甲双胍(甲福明、降糖片等),苯乙双胍因其副作用较大国内外已少用,常用的是二甲双胍。
1.苯乙双胍 每片25mg,开始剂量为25mg,每日2~3次,进餐时或饭后服用。根据疗效和反应,逐渐增量,一般每日剂量在50~100mg,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日150mg。因有效剂量与毒性反应剂量很接近,当每日超过150mg时,常会出现较严重的胃肠反应。苯乙双胍口服后,2~3h血糖开始下降,半衰期约3h,作用维持4~7h。服用后50%从胃肠道吸收,1/3经肝代谢为羟基乙双胍,经尿排除,其余以原形从肾脏排泄。90%在24h内排出。长期服用此药,可使病人体重逐渐下降。约95%可见效。当服用磺脲类失效时,采用本药仍有半数有效。其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有厌食、口干、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大剂量时较易发生,减量或停药后即可消失。最严重的副作用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苯乙双胍具有很强的亲脂性,可穿过线粒体膜干扰其氧化磷酸化作用,当剂量较大时(125~150mg/d)较易诱发。这种情况尤其见于肝、肾功能不全者。因肝功能不全者乳酸代谢受阻,肾功能不全者乳酸从尿中排出障碍,导致乳酸增多而积聚。心力衰竭及肺功能低下者,由于缺氧可促进乳酸形成,因此有心肺疾病及缺氧的糖尿病病人,也不宜使用本药。为防止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必要时需做乳酸监测。血乳酸>3mmol/L时应停用。采用双胍类治疗后,约有5%因出现各种反应而停药。
2.二甲双胍 是目前国内外唯一广泛使用的双胍类降糖药。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停止此药生产,近年多个药厂又相继恢复了的生产。二甲双胍(甲福明、降糖片、格华止、美迪康、力克糖、迪化糖锭)每片250mg、500mg或850mg。一般每日剂量为500~1 500mg(老年人应减量),每日2~3次,餐时或餐后服用。服用后经胃肠道吸收,2h达血要高峰浓度,基本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在肝内不被代谢,在尿中基本以原形排出,血浆半衰期为1.7~4.5h,在12h内清除90%。二甲双胍胃肠道反应较小,诱发乳酸性酸中毒更少,二甲双胍所致的乳酸性酸中毒,一般只见于有禁忌证或因自杀而大量服用者。临床上可与二甲双胍相互作用的较重要药物是西咪替丁,它可增加二甲双胍血浆水平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