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为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和混合(预混)胰岛素(表9-2)。
表9-2 按胰岛素作用时间分类
1.短效胰岛素 此类胰岛素包括正规(普通)胰岛素(RI),结晶锌胰岛素(CZI)、诺和灵R、优泌林R及半慢胰岛素。可供皮下、肌内注射,而RI、诺和灵R、优泌林R还可供静脉注射。这类胰岛素皮下注射后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便于调整剂量等特点,适应于急症抢救,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症手术等,亦适用于胰岛素泵。RI是透明的酸性溶液,pH=2.5~3.5,近年来已制成中性短效胰岛素产品,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其pH=7.2~7.4,可跟任何其他胰岛素制剂混合使用,以便调节其作用时间。
2.中效胰岛素 包括慢胰岛素锌悬液、NPH、或RI∶PZI=2∶1的混合胰岛素。是一种白色混浊的混悬剂,由于此类药物为胰岛素与鱼精蛋白及锌的结合剂,故只能皮下或肌内注射。注射后,经组织中的纤维蛋白酶分解,逐渐释放出胰岛素而发挥生物作用。因此,其作用较慢,时间较长,主要用于病情稳定的糖尿病患者,以减少注射次数,亦用于配合短效胰岛素制剂的强化治疗,控制餐前或夜间高血糖。
3.长效胰岛素 主要有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和特慢胰岛素,是一种白色混浊的混悬剂,由于所含鱼精蛋白及锌较中效胰岛素多,故吸收速度更慢,作用时间更长,主要应用于提供基础胰岛素的需要量,降低夜间和空腹血糖。与短效胰岛素混合,可调节胰岛素的作用时间,灵活应用于血糖的控制。
4.混合(预混)胰岛素 为适应病情需要,可把短效制剂与长效或中效制剂混合成多种联合制剂,以调整胰岛素作用时间。长效胰岛素中多余的鱼精蛋白可吸附一部分短效胰岛素,转化成长效或中效类,当短效与长效比例为1∶1时,则作用近似长效,为2∶1时,其作用为中效,超过2∶1则其作用类似于短效和中效混合。半慢、慢和特慢胰岛素锌悬液,三者pH均为7.2,混合后可保留较久,并可制成预混胰岛素制剂。国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剂型有30%的短效作用人胰岛素与70%中效作用人胰岛素(即30R)和的短效作用与中效作用人胰岛素各50%人胰岛素(即50R)预先混合的预混人胰岛素。该型胰岛素也只能皮下注射使用,每日可注射1~2次。
总之,胰岛素混合剂可成任何比例,视病情需要而灵活掌握。任何胰岛素之间均可混合,但必须随化随用。当长效胰岛素与普通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必须先抽吸短效后抽长效,以免长效胰岛素中多余的鱼精蛋白混入普通胰岛素瓶内,使部分普通胰岛素成为长效,影响效价。短、中和长效胰岛素在高温环境中易被分解失效,应在4~10℃冷藏器内保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