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失调。
2.满足患儿治疗和营养的需要。
【准备】
输液装置同成人,另备小儿用一次性头皮针头1~2个,5ml注射器1副(内盛生理盐水或药物),备皮用具,必要时备约束用品。
【穿刺部位】
临床常选用的头皮静脉有额前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耳后静脉等(图28-1)。
图28-1 穿刺部位
【操作步骤】
1.备齐所需用物携至床旁,严格查对制度。
2.为患儿更换尿布,使其仰卧或侧卧,头垫小枕,助手站于患儿足端,固定其肢体、头部。必要时采用全身约束法。
3.操作者立于患儿头端,仔细选择静脉,如所选静脉在发际内,应顺头发方向剃净局部头发,以纱布擦净局部。用70%乙醇消毒皮肤,再次查对。
4.操作者以左手拇指、示指分别绷紧血管两端皮肤,右手持针在距离静脉最清晰点向后移0.3cm左右处,将针头近于平行刺入皮肤,然后将针头稍稍挑起,沿静脉行走方向徐徐刺入。
5.当针头刺入静脉时,可感到阻力减小,有落空感,同时有回血即可进行固定。
6.固定针头,用1条短胶布固定针头,再用1条长胶布围绕针柄交叉固定。1条短胶布压于交叉布上固定。然后将硅胶管弯绕于头上适当位置,用最后1条胶布固定。取下注射器,将头皮针与输液管连接。
7.调节好输液速度,再次查对。
8.将患儿抱回原处,置舒适体位,必要时头部两旁可放置砂袋以固定之,并将患儿约束好。
9.挂上输液卡,整理用物,记录输液时间、量、药物。
【注意事项】
1.针头刺入皮肤,如无回血,可用注射器轻轻抽吸,以确定有无回血;如因血管细小或充盈不全而无回血者,可推入极少量液体,如通畅无阻,皮肤表面无隆起、无变色现象,且点滴顺利,则证实穿刺成功;如推入少量液体后周围皮肤变白,则表明进入了动脉,应重新穿刺。
2.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3.经常观察输液情况,如速度的快慢,局部有无肿胀,针头有无移动、脱出,瓶内溶液是否已空及各连接处有无漏液等现象。
4.加入的液体及药量要准确,药物应掌握配伍禁忌及浓度,并将药液吸入注射器后取下针头垂直射入液体中,避免射入输液瓶壁上,然后轻轻摇动,使之混匀。
5.注意观察有无输液反应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