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概念 创伤性关节炎是由于各类致伤因素导致的关节退行性病变。
2.原因及机制
(1)原因:常见原因有关节内骨折致关节面不平整、不正常咬合状态下负重与活动;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内积液;关节长期制动或卧床;骨折畸形愈合;关节长期劳损及关节负荷过重;关节内骨折整复不完善,或固定不当致错位愈合,长期磨损使关节软骨退变。如膝内半月软骨破裂后经久未治,关节面缺损不平,以及膝内翻、外翻,足部畸形,脊柱侧弯等均可引起创伤性关节炎。
(2)机制:其基本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继发的软骨增生、骨化。骨折畸形愈合形成的膝内(外)翻,踝关节倾斜,都会使下肢在负重时形成不均匀的传导,关节面承重不平衡,而使部分关节软骨退变,造成创伤性关节炎。早期病理改变发生在关节软骨,首先是关节软骨失去正常弹性,然后暴露软骨胶原纤维,脱落的软骨碎屑,经纤维素包裹钙质沉着,形成小的关节内游离体,磨损和积累性微小损伤反复刺激关节软骨下骨,使骨松质外露、增殖、肥厚和硬化,剥脱的软骨片及骨质增生刺激滑膜引起炎症,促进滑膜渗出。这种病理过程不断演化,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关节正常活动,导致软骨退变。创伤性关节炎病人临床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肿胀、疼痛。
【诊断要点】
临床上起病缓慢,凡波及关节的骨折或脱位均可出现。膝关节韧带较严重损伤等亦可能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表现程度不一;关节摩擦感;早期劳累或轻微外伤才感觉到关节有酸胀痛,以关节活动受限、疼痛为主要症状。酸胀痛与X线检查表现不成正比,在承重时酸胀痛加重,经过一个阶段不活动,可出现暂时性僵直。经过活动后关节活动又灵活,酸胀痛减轻,但过度活动后又会引起酸胀痛和运动受限。活动时可有粗糙的摩擦音,关节内可有中等量的渗液。后期可导致关节畸形。晚期肌无力、关节周围组织挛缩。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骨性增生硬化、致密、轮廓凸凹不平,特别是负重点骨质;关节面边缘有骨刺或唇状增生;关节周围软组织纤维化、钙化;关节周围骨质疏松、关节畸形。晚期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即:关节疼痛,活动后加剧,休息后好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表现结合影像学改变较容易确定。创伤性关节炎的晚期诊断较为困难。根据临床表现,结合X线检查、关节镜检查,必要时通过关节穿刺以明确诊断。
【辅助检查】
1.关节镜技术 在直视下检查关节腔,并可取出必要的相应组织进行检查,是目前诊断关节炎特异性和灵敏性最高的技术。可见滑膜绒毛明显增生、发红、肿胀,多呈羽毛状。关节软骨光泽度减退、变色、发黄、粗糙、软化、溃烂及纤维化;可有骨质裸露;骨赘形成;半月板光泽度减退、变色、发黄或断裂。
2.X线诊断 急性期由于关节积液可显示关节囊肿胀,关节间隙增宽,以后随着继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病的出现,关节间隙变窄,骨端骨质增生。如骨折涉及关节面或骨骺分离者,则因骨痂增生、错位愈合和骨端生长发育异常而呈畸形。关节内可出现游离体。关节周围软组织内可有条片状钙化影。早期也可无明显变化,晚期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质硬化,关节边缘尖锐,并有骨赘形成,广泛的密度增高,在邻近关节面区最显著。后期骨端变形,关节表面不平整,边缘骨质增生明显,关节面边缘逐渐变锐利,唇样或鸟嘴样骨赘逐渐形成。关节面的邻近骨端骨松质内可见多数直径为1cm左右的小囊腔,有时关节腔内可见游离体。X线检查对早期病变不易诊断,当已见增生的骨质时,局部病变已达到后期。
3.CT 其表现类似X线,对关节内积液较为敏感。对累及关节而致其间隙的狭窄能清晰显示,并可在横断面上观察关节表面的情况。
4.MRI 是唯一可以清楚显示关节软骨的方法,对早期软组织肿胀、以后软骨内出现小囊,后期局部纤维化均可良好显示。能较为准确显示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以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改变,特别是在三维影像上可以显示早期小的骨赘,诊断率明显高于CT、X线和B超。
5.超声检查 能显示关节积液、Baker晶体以及部分关节囊厚度。
【鉴定原则】
1.创伤性关节炎的认定 ①有关节面劳损或关节内骨折的外伤史;②典型临床特点结合X线检查可诊断,关节镜检查可确诊。
2.鉴别诊断
(1)结核性滑囊炎:临床表现与损伤性滑囊炎相似。X线片示骨质脱钙比较显著,关节间隙狭窄和骨质病变。穿刺能抽出清淡浓液或干酪样物。关节镜检查、关节液检验、细菌培养和接种以及关节镜内切取小块滑膜组织活检可确诊。
(2)类风湿滑囊炎:常见于足跟部滑囊,大多伴有类风湿关节炎症状。血沉增高,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
(3)退行性关节炎:常发生于中老年患者,受遗传和体质的影响,无局部外伤史,常见受累部位为脊柱和指间关节。
(4)风湿性或类风湿关节炎:均有多发性关节痛,病程长,活动期血沉加快。前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升高,后者类风湿因子阳性。
(5)化脓性关节炎:早期X线检查阴性,局部穿刺有助于诊断,关节液浑浊,镜检可见白细胞,细菌培养阳性。
3.鉴定注意事项 根据《标准》附录A的A.6条规定,在对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伤者进行伤残评定时,应考虑其年龄问题,因为普通人50岁以后骨性关节炎发病率已明显增高,应与其健侧关节进行比较。根据《标准》附录C的C.3.2条规定,有关节内骨折史的骨性关节炎伤者,可按该关节功能损害程度,列入相应评残等级处理。四肢大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无积液者,为八级伤残。
4.创伤性关节炎无积液的判定 按该关节有无积液列入相应的评残等级处理。纤维性滑膜炎时,关节液较少,大量纤维素渗出,葡萄串珠样改变被纤维组织所形成的条索状物代替。通过B超及MRI检查可明确关节腔内无积液。
(1)长期反复积液判断指标:由于创伤性关节炎未经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剥脱的软骨片及增生的骨质刺激滑膜大量增殖,以致关节内长期分泌渗出液。创伤性关节炎经过正规足疗程的治疗后,关节肿胀、浮髌试验阳性,B超或MRI检查仍发现关节腔内有积液,需反复关节腔穿刺抽液时,可判定为长期反复积液。
(2)无积液判断指标:关节活动时摩擦感、摩擦音。
5.伤残评定 四肢大关节创伤性关节炎,长期反复积液属七级伤残;四肢大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无积液属八级伤残。
(常云峰 张录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