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伤性肛门直肠狭窄

外伤性肛门直肠狭窄

时间:2023-04-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损伤肛管直肠,或直肠吻合术不当等,均可使肠管形成瘢痕挛缩而狭窄。②意外损伤,如肛门直肠刀伤,最多见于高处坠落伤、异物损伤等形成的瘢痕狭窄。肛门直肠创伤和广泛肛门直肠化脓性感染等处理不当.亦可形成瘢痕性狭窄。肛门狭窄的临床表现是由其临床特点决定的。钡剂灌肠检查直肠和结肠有无病变。参照标准分级原则,外伤后肛门排便重度障碍为四级伤残;外伤后肛门排便中度障碍为六级伤残;外伤后肛门排便轻度障碍为八级伤残。

【概述】

1.概念 是指肛门、肛管和直肠由于先天缺陷或后天炎症、损伤等,造成肠径缩小,腔道变窄,肛门肛管和直肠的腔径变细、变形或不同程度的肠梗阻,粪便通过受阻,排出困难。患者有肛门疼痛、便形细窄、肛门分泌物流出等表现。

2.原因 临床常见的原因:①手术治疗不当,如内痔黏膜切除过多,外痔皮肤切除过多。又如内痔或直肠脱垂硬化剂或坏死剂注射量过大或集中在一个平面,或外痔注射量过多面积过大。损伤肛管直肠,或直肠吻合术不当等,均可使肠管形成瘢痕挛缩而狭窄。②意外损伤,如肛门直肠刀伤,最多见于高处坠落伤、异物损伤等形成的瘢痕狭窄。肛管皮肤切除或缺失过多,伤口二期愈合后瘢痕收缩而致肛门狭窄。肛门直肠创伤和广泛肛门直肠化脓性感染等处理不当.亦可形成瘢痕性狭窄。

3.分类 因狭窄部位的不同、高低之别可分为肛门狭窄和直肠狭窄(多见齿状线上方2.5~5cm或直肠壶腹部)两种。根据狭窄的形态和长度,一般分为以下3种:①部分狭窄。狭窄位置表浅或仅累及肛管直肠的一部分,呈瓣状或半球形,不构成环状,便形变细,肛管尚可容一指通过,较多见。②环形狭窄。狭窄构成一圈,纵径长度小于2cm,较多见。③管形狭窄。狭窄构成一圈,纵径长度大于2cm,较少见。

狭窄程度的判断,Nilson提出在麻醉下进行分为3度。①轻度:示指或中号hill-ferguson牵开器尚可插入;②中度:示指或中号hill-ferguson牵开器用力才能插入;③重度:小指或小号hill-ferguson牵开器用力才能插入,甚至不能插入。

【诊断要点】

1.病史和症状 创伤、手术、放疗和各种原因的损伤后致狭窄者,有明确的创伤、手术、放疗和外伤史。

肛门狭窄的临床表现是由其临床特点决定的。①排便困难:由于肛门狭窄,肛门有环状瘢痕,肛门缺乏弹性,即缺乏伸缩性,从而使较硬或较粗的粪便不易通过。排干粪时肛门门部疼痛,排便后有时刺痛,有时剧烈疼痛,排出粪便细窄成扁条状。②疼痛:由于粪便通过困难,排便时经常导致肛管裂伤,从而出现持续性钝痛。也可在排便后出现持续性剧痛,甚至长达数小时。③出血:肛门弹性差,粪便通过肛门时,使肛管皮肤裂口而出血。④肛门瘙痒:因裂口致分泌物增加,引起肛门瘙痒和皮炎。⑤粪便形状改变:肛门狭窄,排便困难而便秘,服泻药后,粪便可成扁形或细条状,且自觉排便不净,即使排便次数增加,也多为少量稀便排出。⑥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纤维化,瘢痕形成,从而使肛门失去良好弹性。一方面表现为肛门狭窄,另一方面表现为肛门收缩功能差,即肛门失禁,漏出粪便或分泌物。

2.体格检查 肛门直肠指检简便、易行,比较准确可靠。发现狭窄性病变,应明确其部位、范围、形状、质地等,必要时可以进行病理学活检。指检可扪及肛管窄小,有时齿状线下部触到坚硬的纤维带或环形狭窄。肛门后部常有肛裂,有时有脓肿及瘘管。钡剂灌肠检查直肠和结肠有无病变。

【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 一般先行指检,再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以观察到狭窄的位置、程度、形状及黏膜表面的特征。可在直视下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2.钡灌肠X线检查 钡剂灌肠可以显示直肠狭窄的部位、程度。

【鉴定原则】

参照标准分级原则,外伤后肛门排便重度障碍为四级伤残;外伤后肛门排便中度障碍为六级伤残;外伤后肛门排便轻度障碍为八级伤残。

(李生彦 胡建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