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中毒性肾病是指由内外源性肾毒性物质引起的肾病。毒物或其代谢物可以直接对肾脏产生毒性作用,或者由毒物引起的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免疫炎性反应、肾脏缺血以及在肾小管内形成结晶等引起肾脏损伤。中毒性肾病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肾病综合征,其特点是大多都有肾小管-间质损害。
【诊断要点】
1.有肾毒性物质接触的病史,是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根据毒物的种类、接触时间等分析与肾损害的因果关系。
2.有该种毒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依据。有针对性地检测血或尿中某些物质的含量有助于中毒性肾病的诊断,如尿β2微球蛋白、溶菌酶和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视黄醇结合蛋白和α1微球蛋白等增高,以及肾小管性蛋白尿均是中毒性肾病的早期敏感指标。如临床表现不典型,可考虑做肾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
3.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肾病鉴别。
【鉴定原则】
1.轻度中毒性肾病 以肾小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①近曲小管损伤:尿β2微球蛋白持续>1 000μg/g肌酐,可见葡萄糖尿和氨基酸尿,尿钠排出增加,临床症状不明显;②远曲小管损伤:肾脏浓缩功能降低,尿液稀释[尿渗透压持续<350mOsm/(kg·H2O)],尿液碱化(尿液pH持续>6.2)。
2.重度中毒性肾病 同时有肾小管和肾小球功能障碍,除上述表现外,还有白蛋白尿(持续>150mg/24h),甚至肾功能不全。
3.伤残等级评定 评定残疾等级时依据中毒性肾病分级等级及肾功能损害状况综合评定。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内生肌酐清除率<10ml/min或血浆肌酐水平持续>707μmol/L(8mg/dl)属一级伤残。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内生肌酐清除率<25ml/min或血浆肌酐水平持续>450μmol/L(5mg/dl)属二级伤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内生肌酐清除率持续<50ml/min或血浆肌酐水平持续>177μmol/L(>2mg/dl)属五级伤残。中毒性肾病,持续性低分子蛋白尿伴白蛋白尿;中毒性肾病,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均属六级伤残。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内生肌酐清除率<70ml/min属七级伤残。中毒性肾病,持续低分子蛋白尿属八级伤残。
(徐晓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