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尖瓣狭窄
【概述】
1.左心房压力负荷和容量负荷增加,左心房扩张,易发生房颤和形成血栓。心动过速减少舒张期充盈时间,左心房压力增加,易出现肺水肿。左心室充盈受损,心排血量下降。
2.肺静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增高,右心室压力增加。长期肺动脉高压,引起三尖瓣反流,进一步发展,导致右心衰竭。
【麻醉处理】
1.术前用药 原则是在不影响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前提下,给患者以充分的镇静,预防心动过速。
2.左心室前负荷 适当的前负荷,低血压可因低血容量引起,但要避免补液过快,发生肺水肿。
3.心率 避免心率过快,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可以使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药或钙通道阻滞药。
4.心肌收缩力 许多患者在体外循环后需要变力性药物的支持。
5.体循环阻力 宜维持后负荷在正常水平。
6.肺血管阻力 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压升高。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概述】
1.病因有二尖瓣脱垂、缺血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炎乳头肌断裂。
2.左心房和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室壁张力增加。急性导致左心室功能障碍,慢性引起左心室扩张和肥厚。
3.反流量取决于左心室和左心房的压力梯度、瓣口面积和射血时间。
【麻醉处理】
1.左心室前负荷 维持足够的前负荷。
2.心率 正常或相对的心率增快,有助于降低心室容积,使反流减少。
3.心肌收缩力 避免心肌抑制,许多患者在体外循环前、后需要变力性药物支持。
4.体循环阻力 减轻后负荷有助于缓解病情,避免体循环阻力增加。
三、主动脉瓣狭窄
【概述】
1.病因有风湿性心脏病、二瓣叶狭窄、进行性钙化。
2.呼吸困难、疲劳和心悸、心绞痛、晕厥和猝死。
3.左心室(压力)后负荷增加,心肌肥厚、僵硬,心房收缩在维持左心室充盈方面非常重要。
4.心室内压的增加、左室的肥厚加上冠状动脉灌注压的下降,可导致心肌缺血。
【麻醉处理】
1.麻醉诱导与维持 尤其是主动脉瓣严重狭窄的患者,应特别小心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冠状动脉灌注压。麻醉诱导时备好血管加压药,如去氧肾上腺素,及时和积极治疗因血管扩张引起的低血压。
2.左心室前负荷 避免前负荷过低。慎用扩血管药物,因其降低前负荷而减少心排血量。
3.心率、心律 维持稍慢的窦性心率(50~70/min)较为理想。
4.体循环阻力 维持后负荷,以保证冠状动脉灌注压。
5.心肌保护 对有心肌肥厚者,要保证有充分的心肌保护,才可进行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概述】
1.病因有风湿性心脏病、心内膜炎、创伤、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动脉瘤、梅毒和马方综合征)。
2.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室壁张力增加。急性导致左心室功能障碍;慢性引起左心室向心性肥厚,伴左心室容积增加和左心室压力轻度增加。
3.进一步发展,导致左心室功能不全。
【麻醉处理】
1.麻醉诱导与维持 高度依赖内源性交感张力,麻醉诱导时宜小心慎重。避免任何心肌抑制和心率减慢。麻醉诱导时一旦出现低血压,宜使用正性肌力药如小剂量麻黄碱或多巴胺,不宜单纯使用血管加压药,必要时在麻醉诱导以前就进行正性肌力支持。
2.左心室前负荷 维持充足的前负荷。
3.心率 保持心率正常或轻度增加,维持稍快的心率(80~90/min)较为理想。
4.心肌收缩力 维持心肌收缩力。
5.体循环阻力 宜降低后负荷,改善前向血流。避用血管收缩药以免加重反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