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

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

时间:2023-04-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腹主动脉瘤 腹部正中切口,充分显露动脉瘤后,解剖近端瘤颈和双侧髂动脉并上带,分别阻断瘤体近端和双侧髂动脉,切开动脉瘤,选择适当的分叉血管置入。病变和手术操作往往累及右锁骨下动脉,须行左桡动脉或股动脉部位监测血压。升主动脉瘤手术多采用低温体外循环,如果累及主动脉弓则需要深低温停循环。为保证阻断远端脏器的灌注,应维持阻断近端较高水平的平均动脉压。

【概述】

胸、腹主动脉瘤是指因胸、腹主动脉中层损伤,主动脉壁在管腔内高压血流冲击下形成局部或广泛性的永久扩张。病因为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如Marfan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创伤和感染等。病理学分类包括夹层动脉瘤、真性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麻醉处理要求充分了解病理生理、熟悉复杂的手术过程,掌握血流动力学剧烈变化的处理方法,同时要具有单肺通气、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重要脏器(脑、肾等)和血液保护等方面的临床经验。

动脉瘤的病理生理变化取决于病变的部位、性质和程度,以及涉及到的重要脏器及其并发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变化如下。

1.动脉瘤增大和破裂 动脉瘤逐渐增大,随时可因血压的突然升高而破裂,导致死亡。

2.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心功能不全 根部动脉瘤多伴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累及冠状动脉。

3.周围脏器的局部压迫 压迫神经、支气管等。

4.压迫近端血压增高 尤其是夹层动脉瘤,可以导致左、右或上、下肢体的血压差别很大。

5.粘连、血栓形成和栓塞

6.重要脏器供血障碍 累及到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引起大脑缺血,累及肾、肠系膜动脉造成肾功能障碍和肠坏死等。

手术方法及潜在问题包括:

1.升主动脉瘤 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根据主动脉瘤病变的不同、是否累及瓣膜或瓣环,行单纯升主动脉置换、升主动脉和主动脉瓣置换加冠状动脉移植、升主动脉置换加主动脉瓣成形等不同术式。升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切开主动脉根部,明确内膜撕裂的部位,切除包含内膜撕裂的主动脉,缝合真腔与假腔的边缘部分,用一段人工血管替代切除的主动脉。升主动脉或股动脉插管、右心房或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

2.主动脉弓部 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根据病变情况的不同,行全弓或半弓移植术。因手术方式的不同,术中供应脑部血管被部分或完全阻断,借以切除动脉瘤或主动脉弓夹层的节段。多数病例经股动脉插管行深低温停循环(DHCA),部分病例经右腋动脉插管行深低温停循环和选择性脑灌注。

3.胸、降主动脉瘤 采用左侧第4、5肋间胸部切口,阻断病变近端及远端,切开主动脉,用人工血管置换病变部分。部分病例需要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目的在于保证远端灌注及近端解压,通过股静脉插管入右心房或左心房直接插管引流,环路内应用氧合器与否决定于引流血是否为氧合血,血液引流到体外泵内,通过股动脉或其他插管部位灌注阻断以远的主动脉。

4.腹主动脉瘤 腹部正中切口,充分显露动脉瘤后,解剖近端瘤颈和双侧髂动脉并上带,分别阻断瘤体近端和双侧髂动脉,切开动脉瘤,选择适当的分叉血管置入。

5.手术并发症 出血、神经系统并发症(偏瘫、截瘫)、假性动脉瘤、肾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乳糜胸等。

【麻醉处理】

1.常用技术

(1)常温阻断技术:用于非体外循环下全弓置换术,和阻断部位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且心功能良好的胸主动脉或腹主动脉手术。

(2)常规体外循环(股动脉-右房插管):用于主动脉根部和升主动脉手术。

(3)部分体外循环(股-股转流):用于弓降部以远的近端可阻断的胸、腹主动脉手术。

(4)深低温停循环(右腋动脉-右心房、股-股转流):用于弓部手术和弓降部以远的近端不可阻断的胸、腹主动脉手术。

2.升主动脉瘤麻醉处理

(1)监测。病变和手术操作往往累及右锁骨下动脉,须行左桡动脉或股动脉部位监测血压。高龄或心功能不良、伴有严重系统性疾病者,可放置SwanGanz导管。在升主动脉瘤较大时放置TEE探头要格外慎重,以防瘤体不慎破裂。鼻咽温度探头要正确到位,以便对脑温有准确的评估。

(2)降温与复温。升主动脉瘤手术多采用低温体外循环,如果累及主动脉弓则需要深低温停循环。如采用股动脉插管,降温与复温会较慢。

(3)涉及到冠状动脉的手术要特别注意有无心肌缺血,尤其在脱离体外循环困难时,要严密观察心电图的变化。

3.主动脉弓部手术麻醉处理

(1)监测。如果无名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未被累及,可选择左、右桡动脉穿刺置管;如果均已累及,须同时行股动脉置管监测血压;如果对动脉压力有任何怀疑,检查主动脉根部压力作对照。选择性采取必要的脑监测措施。

(2)多数病例需要采取深低温停循环和选择性局部脑灌注技术,须将鼻咽温度降至15~22℃,取头低位和头部冰帽,使用必要的脑保护药物,避免使用含糖溶液等。

4.胸降主动脉瘤麻醉处理

(1)监测:阻断近端主动脉时可能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用右桡动脉或肱动脉置管监测阻断处以上的血压,同时监测阻断部位以下的血压(股动脉或足背动脉置管)。对心功能欠佳者,可放置Swan-Ganz导管。注意尿量,尤其对涉及肾动脉手术者。

(2)单肺通气:为便于外科术野显露、肺保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通常采用双腔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尽管左侧双腔管容易操作、到位率高,但建议使用右侧双腔管,因为瘤体常常压迫左主支气管。手术结束时在充分吸痰后可将双腔管换成单腔气管导管,以利于术后呼吸管理。

(3)主动脉阻断:主动脉阻断所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阻断水平、心功能状态、阻断近端和远端的侧支循环、血容量、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及麻醉药物和技术等。

①阻断近段血压显著增高,远端明显低血压,阻断远端的平均动脉压仅为近端的10%~20%。阻断的位置越高,血流动力学波动越大,对生理干扰也大。可导致急性左心衰竭、灾难性脑血管意外(脑动脉瘤破裂)、肾血流量和脊髓血流量下降及内脏器官缺血。

②高位阻断时由于动脉血管床的急剧减少,外周血管阻力急剧升高,同时肝、脾等内脏器官血供减少,体内儿茶酚胺升高,导致肝、脾等内脏储血池收缩,血容量重新分布,由阻断远端转移到阻断近端。

③处理措施。由于胸主动脉阻断是对循环系统稳定的最大挑战,应减轻后负荷、维持正常的前负荷、保证冠状动脉血供。为保证阻断远端脏器的灌注,应维持阻断近端较高水平的平均动脉压。

(4)主动脉开放

①主动脉开放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取决于阻断水平、阻断时间、血容量等。以低血压最常见,原因有阻断远端反应性充血、手术野血液的大量丢失导致相对或绝对低血容量、外周阻力的突然下降等,从缺血组织中冲洗出来的乳酸、氧自由基、前列腺素、中性粒细胞、激活的补体、细胞因子和心肌抑制因子的毒性等。

②处理措施包括补足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暂时停止麻醉和停用扩血管药物,必要时给予缩血管药物,使血压回升至一定水平,缓慢开放主动脉。如果出现严重低血压,可用手指夹闭主动脉、重新阻断,再补充更多血容量。

(5)重要器官的保护措施

脊髓保护措施

①限制阻断时间。

②低温。

③保持远端灌注。

④脑脊液引流。

⑤药物,如巴比妥类药、糖皮质激素、钙通道阻断药、氧自由基清除剂和镁离子等。

⑥加强脊髓缺血的监护。

脑保护措施

①低温。

②限制深低温停循环时间。在12~15℃时脑部停循环的安全时间仅30~45min。

③选择性脑逆行灌注。

④选择性脑正行灌注。通过右腋动脉或左颈总动脉插管,以10~15ml/(min· kg)的流量向脑部供血,维持灌注压在40~60mmHg。

⑤药物,如硫喷妥钠、丙泊酚、糖皮质激素、钙通道阻断药、氧自由基清除剂、镁离子和利多卡因等。

肾脏保护措施

①低温。

②选择性肾脏动脉灌注。

③药物,如甘露醇、襻利尿药、多巴胺[3~5μg/(kg·min)]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